朱元璋薄情寡恩,夺天下后诛杀功臣,为何会放过这四人?

2020-09-12 20:33:14 作者: 朱元璋薄情寡

历史上皇帝不多,毕竟九五至尊,全国一人,而开国皇帝更少,历史上也就几十个,这一些人得了天下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曾经的功臣论功行赏,但是自从刘邦开始,这一些做了天下的皇帝对于曾经的功臣都是猜忌有加,唯恐死得太迟造自己的反。

在大一统的几个王朝当中,对功臣诛除最狠的就是汉朝和明朝,因为开国皇帝起点都不高,刘邦是个农民出身,而朱元璋更低贱,早期以乞讨要饭为生。一朝他们君临天下,自然看谁都不顺眼。

面对这一些曾经帮助他们取得天下的人,皇帝自然不放心,万一那天看自己不顺眼再次造反,那自己手上有啥砝码对付他们?来自骨子里的不信任和自卑导致他们看曾经携手打天下的功臣都是有反骨的人。

俗话说,换了位置换了脑袋,这一些开国功臣的早期的能耐成了他们后面罪证,正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肚子才华就是死罪。

诛除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和刘邦比起来,更加的心狠手辣,刘邦仅仅是剪除了曾经协助他打天下的异姓王。而朱元璋则是对自己部下大开杀戒,经过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案件,将自己有能力的的开国功臣基本诛杀殆尽。

因为网上以讹传讹的原因,朱元璋成了一个李逵式的人物,杀人不分青红皂白,反正只要是自己的功臣,那就该死。其实不是这样的,朱元璋虽然薄情寡恩,但是剪除功臣还是条理分明,思路清晰的,并不是完全的滥杀无辜。

朱元璋的刑法确实很严峻,他的本意在于除恶务尽,抱着斩草除根的心态,虽然矫枉过正,但是,他完全不是没有选择的诛杀功臣,他所采取的措施,完全是依着皇位稳固而来。

也就是说只要可能威胁到皇位,那么这个人就该死。而他的皇位早先是太子,后来是皇太孙。朱标死之前,朱元璋并没有多少清除功臣的心思,他们只要和太子一起走,那自然没有问题,而且太子朱标宽厚,能力也不弱。

可是,1392年,太子突然病死,导致朱元璋的权力布局突然塌方,原先所作的权力平衡都付诸东流,虽然当时朱元璋子嗣众多,但是恪守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他固执地立皇孙为继承人,这个年轻的人他认为没有办法控制曾经那一帮生龙活虎的功臣。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朱元璋开始了屠夫生涯,只要有人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那就该死,围绕这一核心,不管对方功劳多大,权势多重,都会找机会搞死。譬如傅友德、冯胜两人就因为是藩王的岳父而被搞死。

如果当时徐达还活着,歪史以为也肯定在劫难逃,因为他女儿是朱棣的王妃。但是,有四个毕竟又名的开国功臣没有被朱元璋诛杀,他们分别是沐英、汤和、耿炳文、和郭英。

这四人都是早期朱元璋阵营的核心人员,之所以他们成为例外,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很低调,不高山头主义,不拉帮结派。而汤和是朱元璋的引路人,后期半隐退状态,沐英是朱元璋养子。郭英、耿炳文都是朱元璋早期的亲信,为人更加低调。所以能够躲过朱元璋的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