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从明太祖谥册看到“宫城一体”

2020-09-10 16:14:34 作者: 现场|紫禁城

黄绿琉璃塑莲花瓦件

展厅中也展出了许多将紫禁城建构起来的虽然朴实但是十分重要的部件——砖头,如下面的这块在故宫博物院大高玄殿出土的铭文砖,就浮雕着“年例”二字。

故宫博物院大高玄殿出土的铭文砖故宫博物院策展人员介绍说,紫禁城从1420年建成以后,基本大格局已经定下来了。清代入关以后是沿袭明代的建制,后来康熙,雍正帝对于建筑大规模的改建很少,除非是建筑遇到雷击或是遇火需要重修。而乾隆朝的时候对于宫殿的改建到达了一个高峰,改造已经不限于某个建筑,而是区域性地进行改变,比如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为南北三进院,原为皇子所居。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乾东五所与乾西五所,在明代是供地位较高的宫女居住的地方。明代宫女中未能升为嫔妃,但资格较老、地位较高者,得以居住在乾东或乾西五所。皇帝的乳母,是最高等级的宫廷女佣,例行居住在这一带。乾东、乾西五所,明清两朝也常有公主居住,清代也曾成为皇子的居所。现场也展出了多幅描绘明代的皇帝在后宫中生活场景的绘画,明代宫廷绘画中有一类表现帝王生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朱瞻基行乐图》描绘的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便服簷帽在御园观赏各种体育竞技表演的场面。包括射箭、蹴踘、马球、捶丸、投壶等,场面宏大繁复而又具体入微,生动地表现出当时宫中的文体娱乐活动。由于要反映特定的地点和环境,所以描绘了大量的建筑。此卷以工整细腻的写实手法按照历史原貌对明代皇宫的楼台殿阁作了既真实又概括的描绘,是研究明代宫廷历史以及皇家建筑的重要资料。

《朱瞻基行乐图》局部

《朱瞻基行乐图》局部

下面的这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出的为复制品)的明代晚期的《入跸图》也详细地描绘了明代的宫殿的建构。

《入跸图》(复制品)局部

《入跸图》(复制品)局部下面的一件《徐显卿宦迹图册》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徐显卿作为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成长历程和仕宦生涯。本次展览展出了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观众可以从中发现紫禁城建筑在明清两代变迁的蛛丝马迹。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徐显卿宦迹图册》中最有意思的是太和殿的斜廊,那个廊子很容易失火,所以边上就变成隔火墙了。

《徐显卿宦迹图册》

午门展厅:八个节点讲述紫禁城最辉煌的时代

故宫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空间色彩采用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同时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

通过“1655年·改建坤宁宫”“1695年·重建太和殿”“1723年·入主养心殿”“1738年·改乾西五所”“1776年·建成宁寿宫”“1859年·连通长春宫”“1902年·重建武英殿”“1909年·探秘灵沼轩”8个历史节点,这一部分讲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这个部分也展出了许多精美的文物。

以下为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每年的元旦子夜,皇帝会用此杯于养心殿饮用屠苏酒,然后书写开笔吉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