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铁甲出水,引出晚清海军军备史:福州船政局的成功与遗憾

2020-09-23 23:47:21 作者: 定远舰铁甲出

9月19日消息:在山东威海湾刘公岛,昔日的北洋海军基地东侧海面,经过10多小时的清淤、穿缆、起吊,最终成功将一块定远舰铁甲起吊出水,从而有幸让世人再次目睹铁甲的真容。而这一天距离黄海海战126年纪念日,仅仅晚了两天。

黄海海战被列为甲午战争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时间区间在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而黄海海战正是1894年9月17日,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的第二次海战,也是双方海军主力的一次决战。

本次海战中,北洋舰队所属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其中很多舰艇并不是“进口武器”,而是来自我国晚清的福州船政局。

1866年,8月19日,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也叫马尾船政局。

左宗棠在《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的奏折中,即论述了设立船局、自造轮船在军事与经济两个方面为国家带来的利益,认为设立船局不仅有利于巩固海防,捍卫京津;而 且有利于筹转漕政,振兴商业。

“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自洋船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日久消耗愈甚 ,不惟亏折货本,寝致歇其旧业。”

“海船搁朽,目前江浙海运即有无船之虑 ,而漕政益难措手”

“纾国计利民生”

——左宗棠《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

随后,左宗棠将福州船政局作为非盈利国企和学堂使用,一方面制造船只,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

据可查资料显示,福州船政局所造船舰34艘,分配至北洋海师9艘:其中威远(铁胁木壳兵船)、广乙(钢胁钢壳鱼雷快船)在丰岛海战中战毁;而轰轰烈烈的黄海海战中,广甲(铁胁木壳兵船)搁浅,平远(钢甲钢壳兵船)、广丙(钢胁钢壳鱼雷快船)被日军俘获。

广乙号模型

纵观福州船政局所造34舰,被撞沉、击沉、爆炸、等等战毁船舰高达21艘,再加上被俘获的4艘,仅仅一家造船厂的产出就因战争消耗了74%,可见当时的战争的惨烈。

落后就要挨打,亘古不变。清廷也深知这一点,与福州船政局相依相存的福州船政学堂,正是想解决这一问题。前学堂学制造 ,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 ,培养制造人才 ;而后学堂则学驾驶 ,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 ,培养驾驶人才。同时,又在学堂之外专门针对一线生产工人设立了 “艺圃”,对其进行培训,以造就一支熟练的初级技术人员队伍。

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 5l0名 (连同民国初期毕业的共 629名),选送 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 111人 ,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国科技力量的主要骨干。

然而经费不足等原因,使福州船政局逐渐衰败。而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更是濒临破产。

无奈之下,时任闽浙总督的边保全与法国多次交涉,最终签署合同,对福州船政局进行整顿。

重新整顿船政局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法方在福州船政局中另有企图,但不可否认他们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第一次合作时在船厂建设和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贡献巨大 ,《福州船政局的成果》中记载了1874年船政局法籍员工合约期满时所取得的成果。第二次合作时对船政局乃至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制度和观念的起到了冲击作用,与两年后的维新变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