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小篆玉钱圆,墨淡香消五百年。遥想署书杨妹子,绿窗朱户绣帘前。洗尽铅华马侍郎,独留彩笔带官黄。凤皇山下莓苔路,露井寒林几夕阳。
厉鹗题诗为:
六飞当日驻钱唐,曾画毛诗马侍郎。五百年来遗墨尽,秋林曳杖见吴装。便娟小楷媚多姿,似见杨家弄笔时。南渡已无文字禁,宫闱也爱写苏诗。
马和之距离周厉等人近乎 500 年,面对前贤大师之作,周穆门、厉鹗等人感叹不已,杨妹子秀逸的字,马和之简逸的画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同时,从以上题诗中可知,马和之“秋林共话”命名为“秋林曳杖”更为合适,秋林是人物所处环境,而曳杖则表现出人物的年龄、动作行为。透过题诗我们不仅能一窥马和之近似“吴装”的线条,而且还能感受到苏轼所提倡的“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趣味。这是因为北宋时期,以苏轼、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已经开始影响北宋画坛,李公麟就说:“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己,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 其作画是“画意不画形”。苏轼、米芾、李公麟等人自是不说,乔仲常、张激一路也都开始追求绘画“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趣味,这一风气明显与北宋院体画相区别。马和之对李公麟以及文人画尤为推崇,自己也曾学李公麟之画,因此其画风也具有北宋文人画的特征。
宋 马和之 后赤壁图 绢本 纵42、横5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此画今已佚,但无论是金农“追写其意”之作,还是文献记载的围绕此作的交游活动都令人对此画神往不已。周京、厉鹗、杭世骏、施安、金农都为同乡好友,且精通诗文。吴瓯亭曾邀周穆门、厉樊榭、金冬心、梁蔎林、杭堇浦、施竹田、全谢山、汪复园等集瓶花斋见饯,这些人不仅交游频繁,而且交游圈子较广。在频繁的交游活动中,对于马和之画的鉴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丰富了该画的内涵。金农对于此画的反复“临摹”既表现出对此画的深刻印象,也反映出金农对马和之的追念,这种追念也包涵着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追念。(节选编辑)
收藏家杂志202007期封面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07期《孤独寂寥-----从曳杖到佚杖的秋林共话图》
作者:谢克安
责任编辑:秦佳#金农#上海博物馆#周京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金农“人物山水图十二开”之一,其题跋为:
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绛色,有杨妹子题诗,同乡周穆门征君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征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得自知也。嵇留山民记。
清 金农 山水人物图册十二开之秋林共话图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为“山水十二开”之一,其题跋为:
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绛色,有杨妹子题诗其上,同乡周征君少穆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征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自知。嵇留山民记。
厉鹗《南宋院画录》中记载了他们在观赏马和之画后各自的题诗,首先此画原有杨妹子题苏轼《东坡》一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罢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黄州作也。”此后周穆门、厉鹗与施安各题诗一首。三人都是钱塘人,同为诗友,关系极好,倒是金农未留题诗。周穆门所题诗为:
双龙小篆玉钱圆,墨淡香消五百年。遥想署书杨妹子,绿窗朱户绣帘前。洗尽铅华马侍郎,独留彩笔带官黄。凤皇山下莓苔路,露井寒林几夕阳。
厉鹗题诗为:
六飞当日驻钱唐,曾画毛诗马侍郎。五百年来遗墨尽,秋林曳杖见吴装。便娟小楷媚多姿,似见杨家弄笔时。南渡已无文字禁,宫闱也爱写苏诗。
马和之距离周厉等人近乎 500 年,面对前贤大师之作,周穆门、厉鹗等人感叹不已,杨妹子秀逸的字,马和之简逸的画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同时,从以上题诗中可知,马和之“秋林共话”命名为“秋林曳杖”更为合适,秋林是人物所处环境,而曳杖则表现出人物的年龄、动作行为。透过题诗我们不仅能一窥马和之近似“吴装”的线条,而且还能感受到苏轼所提倡的“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趣味。这是因为北宋时期,以苏轼、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已经开始影响北宋画坛,李公麟就说:“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己,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 其作画是“画意不画形”。苏轼、米芾、李公麟等人自是不说,乔仲常、张激一路也都开始追求绘画“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趣味,这一风气明显与北宋院体画相区别。马和之对李公麟以及文人画尤为推崇,自己也曾学李公麟之画,因此其画风也具有北宋文人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