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赈灾往粥里掺沙子,灾民却为此感恩戴德,真的?

2020-10-05 16:16:08 作者: 和珅赈灾往粥

至于受贿,他的胃口更是奇大。陕西巡抚曾向他行贿二十万两白银,结果“经办人”进了京城,连和珅的面都见不上,钱只能交给和珅家的门人,单是给和珅家的门人送礼,就又花了五千两白银。如此“胃口”,自然也是财源滚滚,凡是给足了和珅钱的,钱也不白花,立刻“多得清要”,轻松拿下肥缺。这,才是那个传说中的“贪官良心”,贪得无厌的和珅。

如此和珅,又哪里会体恤灾民疾苦?“给赈灾粮掺沙子”的操作,影视剧里看似生动,放在真实历史上?那真是“高看”了“和大人”。在乾隆晚年越演越烈的腐败景象里,作为“巨贪”的和珅就是催化剂,腐败无下限到这个地步,又哪有什么“良心”?

而在和珅伏法的背后,却是接下来一个多世纪里,在“赈灾问题”上越发没有底线的大清朝。特别是到了落后挨打的近代史上,“赈灾”这个国计民生大事,更演变成了多少瞠目结舌的荒唐事:当波及北方285个县两亿人口的“丁戊奇荒”,已经空前酷烈时,清王朝的北方各省,依然在拼命强占耕地大种鸦片。户部为了酿酒利益,还在向灾区强行征收粮食造就。礼部尚书承恩过境山西灾区,虽然眼见赤地千里,却依然一路横征暴敛,每年花费灾区上千白银。灾区县官“吃灾卖荒”成风,甚至大肆贩卖人口……

而到了晚清最后十年,许多今天看来难以想象的奇葩操作,更是“灾区官员”的日常套路:在当时“无年不灾”的山东省,用于兴修水利的专款,九成以上都被各级官吏瓜分。海阳等地爆发灾荒时,地方官不但隐瞒不报,还趁机大肆倒卖粮食发财。甚至有的官员还说出“无耻豪言”:“黄河何不福我而决口乎”。黄河决口的大灾,竟都是官员们“发财”的良机。

对比这些无耻嘴脸,影视剧里的“和大人”那“往赈灾粮掺沙子喂饱贪官”的操作,只能说,是多么美好且不切实际的愿望——晚清王朝的腐败烈度,就是这么突破尺度。

同样发人深省的事实是:这么一个腐败突破尺度,连灾都赈不了的清王朝。自然,也只能在落后挨打的境地里越陷越深,直至垮台消亡。以这个意义说,“往赈灾粮里掺沙子”虽不靠谱,却也是让人警钟长鸣的历史回音。

参考资料:陈建宇《清代国家赈灾事业兴衰研究》、张宏杰《饥饿的盛世》、高时阔《记取香烟是后身》、董传岭《辛亥革命前十年山东自然灾害探析》、赵矢元《丁戊奇荒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