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什么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某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的具体面貌,文献是一种方式,另外一种则就是通过一些画作来了解了。
一提到体现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程度的,我首先会想到宋朝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张择端在画出《清明上河图》之后,后世还有很多临摹或者是模仿他这个画作的。
在明画师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宋朝城市以及明清城市在管理上的差距,这和当时的统治者所采取的管理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宋明清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所采取政策上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1、 在城防管理上,宋朝与明朝差距明显
宋朝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如果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作来了解的话,会有很深的感受。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城墙对于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敌军进犯,只有城墙稳固,这场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反之结果也是如此。
不过在张择端这幅《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却能够看出,这个城墙看起来虽然说非常高耸巍峨,但是上面很难看到驻兵把守,百姓进出非常自由。
从经济层面来看的话,这种氛围看起来真的非常欣欣向荣,一派繁华,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察觉到这里其实布满了危机。
看完了宋朝画作里面城墙的情况,我们再看看一下明朝的画作中的城墙,就会发现有非常大的对比。
相较于宋朝比较松懈的城防管理,明朝的要严苛很多。画作中,气门肉眼看见的,就是一道道的栅栏,而栅栏前面还有一座石桥,桥下面就是一条护城河。
而在另一边百姓进出的水道城门口,还能依稀看到有两个官兵在那里把守。百姓要是想要进城,可以说是要经受层层考验。
进了城门并不代表就入城成功了,因为在城门靠立还有一个建筑物,这座建筑就是用来继续盘查城防机关,里面设有重兵把守,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城内的安全问题。
那么,为什么相较于明朝,宋朝会在城防管理上甚至显得甚至有点懈怠呢?这是因为连个朝代的侧重点不一样。
宋朝比较注重经济发展,而明朝则更加注重军事安全。所以,宋朝在城门口设置商税机构,而吗明朝设置的确实一个武装机构。
不过这一点也正是让我感觉非常不理解的,赚钱当然重要,但是城防管理也不能懈怠的呀!
2、 在人口流动性管理上,宋朝较为和缓,而明朝时期把控严格
宋朝对于人口出现大流动的情况,较之明朝在态度上又有很多不同。就拿他们对待流动性很强的乞丐的态度来说吧!
宋朝的社会福利待遇,在整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上乘,而这社会福利待遇中,针对乞丐,就做出了乞丐出现在哪里,就有由哪里的收容所收治的政策。《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诸州岁以十月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注籍,人日给米豆各一升,小儿半之,三日一给。自十一月朔始,止明年三月晦。"
宋朝统治者采取的这种政策,也让即便是开封临安这样的大都市,也有了出现乞丐的可能性,因为最好的城市往往是那些受灾成为乞丐的百姓最愿意去的地方。
而与宋朝不在意乞丐户籍,就地收治,对人口流动管理较为和缓相比较,明朝在这方面的把控就显得非常严格了。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做出规定,要求乞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被收容,如果出现在别的地区,将会被遣返。
因为当时的明朝政府是将乞丐收容中心开在农村,不像宋朝一样是在城市。
而在规定上,如果发现所在官司不能收养他们,或者在官司能力有限,当地的官员以及有钱人家没有帮助官司收容乞丐,造成他们四处乱窜的话,将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刑罚,或被杖责六十,或被家产充公。据《明律·户律》记载:"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