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据守汉中10年,汉中安如磐石,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

2020-10-07 17:20:02 作者: 魏延据守汉中

然而姜维身处蜀汉末期,蜀国内部严重分化,外部局势动荡,国家战斗力也大不如前。第二次汉中之战时,其实姜维早在钟会攻打关中之时就已上书刘禅,寻求应对的策略。但是刘禅听信了黄皓的谗言,认为魏军打不进来,直到邓艾攻入沓中才作出应对。可是此时已经错过了抵御魏军的最佳时机,魏国攻势猛烈,蜀汉只能处于战略被动的局面。所以说且不谈军事才能,姜维镇守汉中的内在环境就是不稳定的。

当然除了内忧外患以外,姜维在镇守汉中的军事决策上,的确是有错误的。

姜维总结了多年的汉中战役经验,他认为曹魏之所以很少主动入侵汉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把主攻位置定在了陇西。所以他将大部队兵力调往陇西,加强了陇西一线的防御措施。

诸葛亮死后,姜维也是一心想为汉室北上讨伐。256年,他与大将军胡济约好于上邦汇合北上伐魏,但是姜维却在段谷被邓艾大败,胡济也未及时赶到。这次失败也让姜维对汉中的守备有新的想法,他认为虽然汉中设置的防御据点多,能够有效防守,但是魏军并不将主力对准汉中,这样也大举无法消灭敌人。于是他上书刘禅,提议采用“敛兵聚谷”的策略,将汉中险要关隘的兵力适当撤回,诱敌深入汉中平原,再坚守汉城、乐城以及阳安关,等到魏军久攻不下,必然会无功而返,这时便可以一举歼灭。

然而魏军远比姜维想象当中狡诈,他们集中兵力攻打阳平关,守城将领蒋舒寡不敌众,开城投降。钟会见已攻下阳平关,便率领大军长驱直入。而此时邓艾偷渡阴平,有如釜底抽薪,蜀国再也无力回天,刘禅只能向魏国投降。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

——邓艾

虽然同样是镇守汉中,但是魏延和姜维面对的历史情况不同,采取的防御措施也不同,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结局。后世有人将蜀汉的灭亡归结为姜维军事上的失败,但是从军事战略上来说,“敛兵聚谷”并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只是姜维低估了魏军的实力,从而导致了最后的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