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这里指的是哪个“皇帝”?
文/炎炎谈历史
古代那些远离京城的官吏,有的为所欲为,他们认定“天高皇帝远”,什么坏事都敢干。现在人们泛指离开领导或机关远,可以自作主张,不受约束,这句话的根本意思是有贬义的成分。
其实“天高皇帝远”,这里的“皇帝”不是泛指,而是专指元顺帝。
它最早出自元代无名氏的《台温处树旗谣》 ,由于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浙江台州、温州的百姓起义反元,并树起“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打三遍,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帜,后来被明朝人收入《闲中今古录摘抄》,流传至今。
元朝一共存在97年,元顺帝执掌皇位35年,是元朝皇帝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声色犬马
元顺帝,即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亲政初期,任用脱脱,勤于政事,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阶级。后期逐渐怠政,沉溺享乐。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吏作威作福,所以才有民少相公多的说法。
后期的元顺帝将朝政交于太子,任用宦官朴不花和搠思监等人,他们权倾朝野。元顺帝,受哈麻蛊惑,声色犬马,修炼“男女双修之术。”当时元朝已经国库空虚,用度不给,元顺帝还在宫中建清宁殿,殿一周建百花宫,五日一移供,奢侈之至。
内忧外患
由于元朝的统治残酷,各地发生饥荒,饿死数十万人,农民大规模起义。太子与皇后处心积虑密谋想让元顺帝禅位,朝廷内部政权已经控制在朴不花一帮宦官手里,外部镇压红巾军的察哈帖木儿与贝罗帖木尔,两支军阀相互争抢地盘,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自称皇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明军高歌猛进,兵临城下,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元顺帝,连一丝反抗的举动都没有。
元顺帝给朱元璋送去一首诗《答明主》,里面表达的意思就是,承认元朝气数已尽,也表示自己禅让的诚意。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与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北逃之时感慨:朕不出京师,安知外事如此。同年,顺帝因痢疾驾崩于应昌,享年51岁,明太祖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给予“元帝”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