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军队的士兵便常常在军中打马球,用以娱乐和锻炼;而打马球也逐渐从一项竞技体育转变为娱乐活动,比如打马球时表演盘枪弄剑、弯弓射月等动作。
季布在朱解面前表演马球动作就是如此:“试交骑马捻球杖,忽然击拂便过人。马上盘枪兼弄剑,弯弓倍射胜陵君。”军中赛马、马术等活动兴起后,都渐渐脱胎为全民参与的体育项目。
3.当地风俗
第三个因素是敦煌古代民间盛行一些具有体育性质的风俗,有些风俗甚至流传至今。如端午节登高滑沙。现藏于伦敦博物馆的《敦煌录》残卷就提到了敦煌民间端午节登高的风俗。“端午日,城中士女,皆挤高峰,一齐盛下,其沙声吼如雷。”
每年在腊月民间还会举行驱傩仪式。驱摊的大致项目如下:参与的男子们往往化装成一个驱鬼的钟馗形象, 如“钢头银额”或“熊黑爪硬”等,披着特制的豹皮唱郎伟歌谣。这种仪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舞蹈。
此外,如前文所述,从军营中发扬的打马球也是古代敦煌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敦煌文书《帐前飞马毽》是敦煌古代人们打马球时生动的写照,文中把青红两队激烈竞争的壮观场面和观看群众的热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同样,普通百姓也十分热爱马球运动,敦煌遗书《丈夫百岁篇》中便有详细的记载。
由于马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娱乐性较强,所以能够吸引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广大人民群众观看和欣赏。这些节日风俗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敦煌体育文化的发展形成。
敦煌古代体育发展限制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繁荣,但是一些地域性因素既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兴起,也对其发展造成了一些限制。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民族性和宗教性。敦煌壁画上的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物有非常明显的少数民族特点,例如经鉴定时期处于北周和北魏等游牧民族朝代的洞窟中,便发现许多包含狩猎场景的壁画。
在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敦煌,画面中的人物靴裤搭配紧身窄袖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
而宗教性则更为明显,敦煌洞窟原本的用途就是僧人打坐。这样的情况下,敦煌的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宗教性,与中原主流的体育文化具有较大差异,导致敦煌体育文化的传播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另一个因素就是敦煌的地理位置。敦煌远离中原,偏僻荒凉,时而发生战争,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敦煌体育文化所追求的重点是力量性和实用性。这就使得女子在体育文化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
壁画上虽然也有女子进行飞天项目、戏水等图案,但仅限于那些宫廷中的女子。平民女子体育运动根本不存在。而且即使是那些地位尊贵的女子,也难以参与主流的力量型体育活动。这无疑使得敦煌的体育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结语
敦煌壁画作为文化夺目的瑰宝,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敦煌的风土人情。通过敦煌壁画中透视的古代体育文化,我们既可剖析古代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又能解释当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了解当代竞技体育项目对古代体育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敦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无疑丰富了这种体育文化。
综合来看,敦煌体育文化的发展原因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相似,但又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因素,如宗教、风俗习惯、地域位置。这些因素在一方面推动了敦煌体育文化的发展形成,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它的发展。这也说明我们在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要全面、发展地看待。
参考文献:
《庄子》
《周礼》
《洛阳伽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