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人。吉安市,古称庐陵郡、吉州。欧阳修文章的署名,一般是庐陵欧阳修、永丰欧阳修。
比如《醉翁亭记》的署名,就是“庐陵欧阳修也”。《集古录跋尾》之《唐高闲草书》的署名,就是“永丰欧阳修”。
欧阳修曾经写过一篇《李秀才东园记》,他在文章里面,曾经深情地说道:“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图为《泷冈阡表碑》,拍摄于永丰县永叔公园。
把欧阳修的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随州虽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也不是我的故乡,但随州是我长大的地方,我怎么可能忘记随州对我的恩情呢?”
欧阳修在《李秀才东园记》的最后篇幅里,没有像以往的文章一样,署名“庐陵欧阳修也”,也没有署名“永丰欧阳修”。
原因很简单,欧阳修为第二故乡写文章,署名“庐陵欧阳修”或者“永丰欧阳修”就不妥当了,所以欧阳修没有署名。
图为欧阳修雕像,拍摄于永丰县沙溪镇欧阳修中学。
欧阳修是江西人,他对随州乃至整个湖北,都是感恩戴德。欧阳修为什么会记湖北的恩情呢?这就得从欧阳修4岁的时候说起。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在欧阳修4岁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时任湖北随州推官。欧阳晔抚恤孤侄寡嫂,就把欧阳修母子从永丰老家,接到随州抚养。
欧阳晔官小、俸薄、禄少,自己有4个儿子两个女儿,还要养寡嫂郑氏、侄儿欧阳修、侄女欧阳氏。一家十几张嘴巴吃饭,全靠欧阳晔微薄的俸禄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图为欧阳修纪念馆壁画,拍摄于永丰县永叔公园。
随州民风淳朴,乡亲们见欧阳家族日子清苦,时常帮衬欧阳家族。随州有个李员外,家中田宅广有,为富且仁。李员外对欧阳修很好,时常帮衬欧阳修。
欧阳修虽然很好学,但是没钱买书。欧阳修经常去李员外家里借书抄读,李员外从不吝啬,只要是家里有的书,都肯借给欧阳修。
大家要知道,古代的印刷术不发达,书本的价钱很贵。读书人很爱惜书籍,书籍是不轻易外借的。李员外肯把书借给欧阳修,足以证明他对欧阳修很好。
图为欧阳修雕像,拍摄于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
李员外的几个儿子,都是欧阳修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李员外的儿子李公佐,跟欧阳修的关系特别好。两个人从小一块长大,一起参加乡试,是典型的铁哥们。
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18年,直到22岁的时候,才离开随州前往武昌,去恩师兼岳父胥偃家里读书。欧阳修在湖北的随州和武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并且在武昌遇到了结发妻子胥氏。
湖北还是欧阳晔终老之地,也是欧阳晔坟墓所在之地。由于有了这样的因缘,欧阳修才会把湖北当成第二故乡。
图为画荻教子雕像,拍摄于永丰县永叔公园。
欧阳修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之后,就四处为官。欧阳修40多岁的时候,回到阔别20年的随州,去探望叔父欧阳晔。
此时的李员外,已经驾鹤西去。欧阳修的儿时好友李公佐,成了李家掌门人。李公佐读书天赋有限,终其一生只考中了秀才功名。
欧阳修回到随州,李秀才邀请欧阳修回到李家的东园做客。欧阳修与李秀才把酒言欢,一起回忆儿时的欢乐时光。欧阳修离开随州回到洛阳之后,写了一篇《李秀才东园记》,寄给儿时好友李公佐。
李员外当年善待欧阳修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他会因为欧阳修一句“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