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刘邦的一辈子成功,就是在用他强大的用人驭人能力,在弥补他战略规划能力的不足。
朱元璋呢?比刘邦当然要强,明朝取天下的战略抉择,基本都是他亲自制定,每一次都成功突破困局,直到实现天下一统。但在治天下的过程里,朱元璋的战略规划能力,却也遭遇了短板。比如明朝的赋税政策,明朝的卫所制度,在明朝开国的年代里,确实是行之有效。但随着明朝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明朝国运的大坑——过于繁杂的赋税制度,使得明朝无法从发达的商品经济里收取赋税,优待宗室的制度,叫明朝背负了沉重的财政包袱。过于严酷的海禁,催生了明中期泛滥的走私。这几个大锅,确是朱元璋惹的祸。
而刘秀在这一条上,却是十分强大。刘秀与朱元璋一样,在打天下的路程里,就得益于其强大的战略眼光。公孙述等强敌们,也在刘秀精确的战略规划面前,输得体无完肤。但到了东汉开国建设年代,刘秀却采取了更长远的建设眼光:东汉王朝以国家力量,投入经济建设,手工业得以强力复苏。又以精确的精简机构,裁减了国家开支。东汉王朝高效简便的行政体系,使其国家受益二百年。整个东汉的盛世时代,其实都在享受着刘秀的政策布局。
三:以执行力来说,朱元璋最强
刘邦刘秀朱元璋三人,都是执行力极强的人物。
但具体到各自的年代里,刘邦在位时期,其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并未完全的贯彻。晚年的刘邦,还一度奔波在征讨叛乱中。他去世的时候,留下的依然是一个残破的江山。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延续,还是得益于吕雉和汉文帝两代执政者的调整,然后才有了辉煌文景之治。
刘秀呢?作为帝王,刘秀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物,但在治国的政策推行方面,刘秀却也暴露出其优柔寡断一面。典型是“度田”政策,在位时的刘秀,意识到土地兼并的危害,并采取了清丈土地的强力措施。但“度田”激起了豪强大户的反抗,并引发各种暴乱。面对困境的刘秀,也连忙调整了政策,一面镇压叛乱,一面对豪强大户进行安抚。很多作乱的首领人物,也只是迁移到其他郡县而以。可是东汉的度田,也在取得了短暂的成功后浅尝辄止。而在整个东汉时代,土地兼并成了越演越烈的问题,最终给东汉末年的悲剧埋下伏笔。
而在朱元璋的字典里,却绝不会有“知难而退”这四个字。朱元璋的成功,重要一条就是执行力。也许眼光有偏差,也许布局不完善,但是认准的方向,他会用最强力的方式走到底。比如明初的农业建设,朱元璋采取了空前力度的国家兴农措施,细化到农村每个农户的种地,都要国家规划。百万人口的强制移民,更创造历史记录。但这样空前的力度,他却以最细致的方式完成,细致到佃户和地主间的称呼,都要强行改变,以缓和佃户地主矛盾,农村的基层建设,更是层层细化,村里发现懒汉就要治罪。在一系列奇葩措施下,明朝的农业,却仅用三十年就全面复苏,这个发展速度,放在明朝以前,确实不可想。
如果说,刘邦刘秀,胜在了人才方略。那么朱元璋的成功,更见证了执行力的价值:路也许不同,但正确的方式走下去,终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