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粮食和钱的北方是不是就低南方一等呢?也不是。虽然从隋唐开始北方就要靠南方的转移支付平衡收支,但是北方承担着抵御外族入侵的重任。农耕时代游牧民族一直是帝王的心头大患,也是南方安稳生活的不稳定因素。想在绵延万里的国境线上抵御外族入侵,只能靠天险。在宋朝,天险是燕云十六州,在明朝,天险是山海关。想要让北方人老老实实守住边境线,不给人家政治权力能行么?
不论是对朱元璋来说,还是对南方人来说,平衡南北方关系,实现南北权力对等,都是保持国家统一,维系社会安定的重中之重。北方人心不稳,南方日子也不能好过。南北分榜,从学子个体来看是提高北方人的起跑线,是不正当竞争。但问题是科举并不是体育竞赛,关系的也不只是个人前程和荣誉。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人为拔高某个群体的竞争力不只是明朝处理群体关系的手段,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惯常手法。虽然朱元璋不懂现代社会的大道理,但是他对于北方人的政治诉求了然于胸。为了实现南北平衡,朱元璋只能借刘三吾平息众怒。曹操粮草供应不足,杀粮官王垕平军愤,这种丢卒保车的手法一直是帝王惯用伎俩,找到按需分配政治利益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平衡点,在没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是不可能的。
除了南北举子两个群体,明朝还有另一股政群体力量,就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处西南、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不受儒家文化熏陶,对于中央政府认同感低。期望通过科举考试将其同化对明朝来说十分困难。为了便于管理,明朝延续了元朝设置的土司制度,通过加封当地部族首领为土司,赋予不加中央政府干涉的民族自治权力,来获得其对明朝中央政府的承认。
上图_ 明朝官员
南北分卷、土司制度,都是有目的分配不同群体间政治权力的政策手段。朱元璋可以流放刘三吾,是因为皇权只讲政治,不讲法治
而当今社会却是以公平正义为基准组织起来的,想要牺牲个人利益换取政治平衡是不现实的。在某国想提升黑人群体地位,避免歧视,是一回事,还黑人公道、惩罚白人警察是另一回事。当然黑人群体也明白,如果今天不明不白的处理了白人警察,明天就可能不明不白的处理自己,想要获得长久的公平,只能从长计议。
文:刘不成
参考资料:
【1】《皇明通纪》 陈建
【2】《明朝小史》 吕毖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