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北魏走向衰弱的两个转折:南迁,董卓式尔朱荣引发的河阴事变

2020-10-12 14:08:50 作者: 强大北魏走向

一、北魏由强变弱的转折

南迁以前的北魏,一直保持着蓬勃向上的进取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狼性,它散发着勃勃生机,将一个以弱小部落起家的北魏,吞后燕,败后秦,伐柔然,灭大夏、北凉,最终统一北方,成为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强大国家,而且对另一半的南朝呈压迫之势。

而南迁以后的北魏,却迅速失去狼性,走向衰败。

因此南迁成为北魏由强变弱的转折。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对北魏汉化改革和南迁的举动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南迁造成了北魏的衰败,因此不应该南迁;支持者则认为南迁是自觉融入更高层次的文明之举。

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北魏的起点是游牧部族拓跋氏,当中原晋朝已经实现丰衣足食的“太康之治”时,拓跋部族才刚刚从大兴安岭游牧到内蒙不久。后由于为晋朝打仗有功,因此晋朝向拓跋部族开放了内地的代郡和常山两个郡,允许他们在这两个郡就食。可见,当时来到内蒙的拓跋部还处于难以解决温饱的状态,比中原的生产力落后太多,因此他们的目标就是跟上生产力发达的中原文明步伐。

从这点来说,南迁是必然的过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至于南迁后的北魏迅速衰弱,并非是南迁的原因,而在于为政的人。二、引虎驱狼计,孝明帝要用自己的老丈人逼母亲交权

北魏南迁洛阳后,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引入中原官僚体系的俸禄制和农耕民族的均田制等等,使得皇室的集权得以加强,更有利拓跋皇室的统治,也将北魏再次推向鼎盛。

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元恪执政前期,将北魏的国力推向了极致,被誉为“垂拱无为,边徼稽服”,北伐柔然,南征南齐,收获了汉中、益州、扬州和荆州的大片土地。可是元恪后期,朝政开始衰弱,国内起义不断。

宣武帝元恪死后,他的次子孝明帝元诩即位。由于元诩即位时才5岁,因此朝政就掌握在元诩的母亲宣武灵皇后胡氏手中。

北魏立国之初,为防止母后干政,开国的道武帝拓跋珪设立“子贵母死”制度,这个制度被走向文明的元恪废除,没想到“母后干政”立刻就发生在他自己的儿子身上,这似乎有些讽刺。其实,“母后干政”并不一定错,很多雄才大略的皇帝背后都有女强人干政,此地不一一列举,区别还是人和人的不同。

胡太后并不是一个对朝政起正作用的妇人,而恰恰起着反作用,她和几个情夫一起和自己的儿子元诩争夺权力,使得元诩不得不密诏请老丈人尔朱荣带兵进京勤王,结果被胡太后发现。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胡太后却毒死了自己的亲儿子孝明帝元诩。

元诩死时才19岁,还没有实际的为政经验,他不知道,他的老丈人尔朱荣是个董卓式的人物。三、北魏版的董卓进京

尔朱荣的姓氏,来源于其先祖居住的尔朱川,其家族世代为契胡的酋长。“契”被认为是“羯”的同音,因此尔朱荣被认为是西晋末年兴起的羯人。羯人在石勒的领导下曾经创建了强大的后赵,这个民族高鼻深目,据考证来自西亚。

尔朱荣本人皮肤很白,而且很帅,小时就表现出果断的性格,喜欢行伍。每次打猎,尔朱荣都以打仗要求部属,命令部下排成军阵进行围猎,而且号令严肃,没有人敢违抗。

北魏由很多部族组成,因此除了柔然等外敌外,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南迁以后,北魏内部矛盾加深,不断有反叛。尔朱荣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后,就捞到很多打仗的机会,只是他打柔然的次数不多,有记载的只有一次:当时尔朱荣率领所部4千人追击逃跑的柔然,结果居然没有追上,也不知道他是真追还是假追。不过尔朱荣仍然立有很多战功,他的战功几乎来自于平定北魏内部各部族的反叛。

因为尔朱荣靠内战立功,因此被淳朴的草原民族将领看不起,但是拓跋皇室对他很好,不断给予升迁,他的地位也由低级的游击将军到了抚军将军,并进封博陵郡公。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