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8年,李雄堂弟李寿杀李期自立为帝。
公元343年李寿逝世,其子李势继位。
公元346年,东晋征西将军桓温率兵讨伐成汉。
公元347年晋军攻破成都擒获李势。
公元349年东晋剿灭成汉残余势力,成汉灭亡。
上图_ 谯蜀 东晋
公元405年,东晋安西府参军谯纵在氐族人的推举下领兵攻下成都,消灭益州刺史毛璩,建立西蜀(谯蜀)。
公元407年谯纵向后秦王姚兴称臣。
公元409年姚兴封谯纵为蜀王。
公元410年谯纵派桓谦领兵两万进攻荆州,在江陵附近被荆州刺史刘道规击败,西蜀从而一蹶不振。
公元413年,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率军攻破成都,西蜀灭亡。
上图_ 东吴版图
三、为什么历史上江东多能在决战中击败益州?
1、政治原因回顾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吴、东晋之所以能在决战中击败蜀汉、成汉、西蜀,主要是因其相对于对手而言更团结。
夷陵之战中陆逊带领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使东吴大将几乎倾巢而出,而其对手刘备则轻敌冒进,多次忽视了下属的劝谏。
在东晋对决成汉、西蜀时,东晋将领桓温、刘裕团队相对于其对手成汉、西蜀较团结(桓温与成汉军激战于笮桥时部下袁乔听到击前进鼓督促晋军奋进,刘裕部下朱龄石采纳刘钟建议一举攻破西蜀都城成都;桓温和刘裕两人后来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东晋的朝政,刘裕最后干脆建宋代晋),由此也确保了东吴、东晋最终能在决战中击败蜀汉、成汉、西蜀。
上图_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
2、经济原因经济上,三国时期江东就因为北方战乱大批士族前往东吴而给当地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促进了东吴的造船业发达)。
到东晋时,就因为“永嘉之乱”后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国力弱于蜀汉的成汉、西蜀相比于东晋而言更不是对手。
3、文化原因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出现了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家通过“三教合一”相互吸取、互相借鉴,以达到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文化发展,也为东吴、东晋能在决战中战胜蜀汉、成汉、西蜀提供了文化上的保障。
上图_ 魏晋的风流名士
4、地理原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外,地理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全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平原广阔,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灌溉水源充足,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因而相对于益州,更能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从而保障了综合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江东与益州的对抗中,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从而使江东能多次在决战中击败益州,实力更强者甚至能消灭益州,统一南方。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