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9月25日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容易导致猝死的大血管疾病,可以分为StanfordA型和StanfordB型。其中StanfordA型更为凶险,在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可以达到36-72%,两周内死亡率达到57-89%,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几乎不可能存活。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通常情况下采用外科开放手术,需经胸、心脏停跳和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上的颈动脉等分支血管的重建,是难度最大的外科手术之一,手术风险很大。
近年来,哈医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治疗大量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基础上,不断对该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单分支和双分支开通已经成为常规手术,近期该团队与心外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合作,成功完成了介入微创技术开通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治疗涉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技术水平达到了腔内领域的新高峰。
哈医大二院多学科联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创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
张女士平日里身体很好,没有什么基础疾病,有每天健身的习惯。半个月前,她像往常一样进行运动训练时,刚跑了几步,突然出现了剧烈的前胸和后背疼痛,从前胸一直疼到腹部,心慌、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有强烈的濒死感。家人见状立即把她送到了哈医大二院。
术前,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心外科二病房主任李君权教授以及体外循环科啜俊波教授、麻醉科丁文刚教授及各医疗团队医生对手术细节进行讨论。
经过检查发现张女士血压达到了220/130mmhg,在进行了主动脉CTA的检查后,被确诊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心外科二病房成明副教授立即对她进行抢救,控制血压和止疼,经过一系列有效抢救,张女士症状有所缓解,血压得到控制,病情趋于平稳。
丁文刚教授和谭晶教授对患者进行麻醉。
李君权教授介绍,由于夹层破口的影响,一般StanfordA型的患者适合开放手术治疗,StanfordB型的患者适合介入手术治疗。开放手术需要经胸,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把体温降到25℃左右,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然后用人造血管重建主动脉,手术创伤较大,体外循环辅助,围手术期器官低灌注、功能衰竭等风险大。但对于多数的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还是唯一的选择,尽管这些年这一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良和进步,手术死亡率得到降低,但是这个手术仍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针对此病例的治疗方案血管外科、心外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等学科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啜俊波教授进行体外循环。
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指出,张女士的病变情况比较特殊,破口恰好位于主动脉弓前部,升主动脉受累范围较小,可以运用最新的主动脉弓部“三开窗”技术完成微创手术,不需要开胸和心脏停跳,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切口位于双侧腹股沟和颈部,通过显露的股动脉和颈动脉建立通路就可以把主动脉病变完全修复,同时,重建主动脉弓上的三个重要分支血管。降低了手术创伤,也避免开放性手术带来的巨大风险。
姜维良强调,这种治疗方式与常规的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不同,既需要确保主动脉支架能够完整充分的覆盖夹层破口,又需要应用微创的方法重建头颈部和上肢的血液供应,在术中保证大脑供血,避免出现脑缺血、脑梗塞。
姜维良教授带领马军、陈波、孙占峰、李宪伟等血管外科团队医生在进行微创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张女士转入了血管外科,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多学科团队姜维良教授和李君权教授以及体外循环科啜俊波教授、麻醉科副主任丁文刚教授带领各自的团队,对手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术中和术后的具体方案和细节进行详细准备,协调各科室的具体工作和相互配合,确保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