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来自中央电视台、腾讯云、旅游卫视、中新社、今晚报等数家媒体聚焦天津西青区档案馆,围绕西青运河文化如何结合当下海内外文化和旅游发展趋势,依托自身区域的人文历史优势打造西青文化“国际名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零距离把脉西青文化发展。
据介绍,西青区档案馆始建于1963年,是西青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与研究档案史料的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2019年6月新馆落成,总面积约11705平方米,库房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厅约2000平方米。近年来通过拓展收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档案馆藏不断丰富,形成纸质、声像、印章等多载体,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地契档案等多门类结构。展厅通过深入挖掘档案资源,梳理出反映西青特色的历史事件,包括西青的起源、历史脉络、隶属关系、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民生、社会事务、志鉴编修、历史人文等方面,规划布置两个现代化展陈,传播党的声音,展示西青形象,讲好西青故事,更好地发挥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责。
此外,西青区档案馆整合楼宇弱电系统,搭建智慧楼宇管控平台,通过对人流和能耗等数据进行分析,控制设备运行,实现对档案楼宇的智慧管控。通过馆内局域网搭建“馆藏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资源收、存、管、用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通过各业务系统对档案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纳入区档案馆智慧综合管控平台的村建档修志内容进行数据分析,提供档案角度的决策依据、资料依据;通过档案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实现在线查档预约功能;与区民政局婚姻科联合,依托政务网铺设婚姻档案利用的“高速公路”,打通婚姻档案查阅补证“绿色通道”,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档案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随后召开的西青运河文化座谈会上,大家观看了《寻根大运河》专题片和西青历史文化大讲堂——《崇文书院》精彩片段。嘉宾们对西青地区的四大特色文化——年画文化、精武文化、赶大营文化,运河文化,纷纷赞叹不已。旅游卫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恒胜坦言,他参观过不少国内外知名博物馆,西青区档案馆不论从硬件还是人员、管理、服务等软件,在国内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馆内很多沉浸式体验令他耳目一新,“手绘年画”就非常吸引人。他表示,相较于传统的看听体验,沉浸式体验将是人们参观博物馆最重要的体验,建议将此类沉浸式体验设法更为突出。另外,当今是数据时代、智能世界,互联网让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况且,文化本无国界之分,故而西青区优秀的文化资产,如赶大营文化、年画文化、精武文化等,应站在世界的、人类的角度去推广,而不应仅仅以地区文化来看待。
中央电视台制片人刘玉龙导演为西青区开展的寻根大运河活动竖起了大拇指,“为西青点赞!”他感受到了西青人的地缘情怀,对家乡文化逐本溯源的文化情结。美中不足的是,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深厚文化资源,虽为人熟知,但大众往往对其并不了解。他说:“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精武文化的霍元甲……这些名词,民众提起来这些好像是都知道,一问又说不出来啥的感觉。这说明我们过去的宣传工作注意了面的覆盖,尚缺乏对某一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