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那拉提恋歌》排练现场
“好的喜剧大家都喜欢,但现在那些恶搞的,甚至恶俗的喜剧,大家越来越不喜欢了。现在大家喜欢的是,我看完、笑完,你得给我点什么。 ”日前,在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抒情喜剧《那拉提恋歌》新闻发布会上,该剧编剧、导演王宝社坦言,这部即将于今年国庆节期间推出的原创话剧,没有“恶搞” ,没有“语言包袱” ,甚至也拒绝那些讽刺喜剧、闹剧的夸张,“这就带来很多创作上的难点” 。这样的喜剧怎么办?如何产生“笑”果?
“讽刺喜剧可以在某些地方去夸张、去鞭挞,在这种情况下,笑声就容易产生。而抒情喜剧并不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个现象进行鞭挞。在世界范围内,这类喜剧有,但很少,因为创作难。 ”在王宝社看来, 《那拉提恋歌》写了一群好人,但好人帮倒忙,结果是越帮越乱,“它的笑,来自于喜剧情境、来自于情节的错位” 。
“看不出什么手段,才是我要追求的手段”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 《那拉提恋歌》聚焦定点援疆、脱贫攻坚等时代话题,讲述的是援疆工作者和当地哈萨克族牧民之间的故事。“写这种喜剧,第一,你要熟悉生活,情动于中。抒情喜剧,抒的什么情?你心里得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在抒情里流淌出生活的诗意来。这就是说,要了解这里的生活,或者说你是否被这里的生活感动了。 ”身兼编剧、导演双重身份,王宝社对自己即将上演的新作侃侃而谈,“然后,才是考验创作者的喜剧创作手法。这里边就是手艺活,你的手艺高不高?没有藏拙的地方,因为喜剧有一个硬指标——观众笑不笑?你思想觉悟再高、艺术境界再高,如果观众看了不笑,就不是喜剧。 《那拉提恋歌》敢于叫喜剧,说明我们觉得能让观众发笑,这是这部喜剧的剧本特色。 ”
为创作这部话剧,王宝社到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区体验生活共计有4个半月,住在毡房,也睡在毡房,还跟不少哈萨克族朋友成为至交。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婚姻、爱情等问题,都会跟王宝社细说。“我觉得,我了解那边的生活,我把握住了。尤其是援疆干部,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一群又一群援疆干部奔向那遥远的地方,剧中这位主人公就在那里待了6年,我内心里敬仰他们。 ”王宝社认为,正是因为草原上哈萨克牧民的淳朴、憨厚且机智、幽默,以及援疆干部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促使他有感而发,才写出了这部抒情喜剧。
“对口援疆工作开展十余年来,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专业人员前往新疆。他们到新疆后,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我有责任把这些故事演绎出来,让大家看到。 ”除了编剧,在《那拉提恋歌》导演工作的二次创作中,王宝社也在尽力展现它独特的导演美学——导演“死”在演员身上。“演员演得再好,观众却感觉不出导演的存在,这是我的追求。如果观众看完这部剧后,说感觉导演太有才华了——如果说这个,完了,那就看出导演的技巧了。 ”王宝社希望,“每一位演员演得都好,观众夸奖的都是演员。 ”
“说到舞台手段,我的最大追求也是让观众看不出我有什么手段,导演的手段都含在故事里了、都含在塑造人物里了、都含在演出的节奏里了。看不出什么手段,才是我要追求的手段。如果说导演太有才华了,那我的追求就没有达到。 ”这是王宝社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与他的导演美学如出一辙。
“优美的风景加上优美的心灵,才能叫优美的风情”
新疆那么大, 《那拉提恋歌》的故事背景为什么要选择那拉提?“因为那拉提太美了,我走了新疆很多地方,那拉提这个地方用剧里一句台词形容就是‘美的不要不要的’ ,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和姑娘到了那里,有的甚至会被眼前的景色感动得掉泪——被景色感动得掉泪,有点天方夜谭,不信你去看看。哪怕你坐车打个盹儿,睁眼一看,还是那么美。 ”王宝社不仅深爱这片土地,更加瞩目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可是,在这么美的地方,我们的男女主人公开始闹离婚,不顾眼前的美。于是,我在剧中体会出一句话,优美的风景加上优美的心灵,才能叫优美的风情。光看风景,美就一会儿,只有加上美的心灵,优美的风情才会出现。而优美的风情就出现在新疆,就出现在哈萨克族和汉族像一家人一样——都不要谈民族团结了,‘一家人一样’这个境界更高。 ”王宝社期望,“如果有人看了这部剧,说我们感受到优美的风情、感受到乡愁,在这里捕捉到温暖,看到有这么一群人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在那里——我特别希望得到这样的赞赏,这至少是我们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