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可阅读”的上海,这场美妙相遇8年来吸引5万余人

2020-09-29 20:58:17 作者: 在“建筑可阅

摘要:国内少有的建筑类文学征文比赛

“一项文学赛事坚持了八年,逐渐成为品牌,不仅在上海,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了影响力。”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赵丽宏说。

9月29日上午,在上海作协爱神花园,第八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举行颁奖仪式,从8000余份来稿中脱颖而出、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走进巨鹿路上建筑师邬达克留下的精致花园。多位海外作者用视频形式发来获奖感言。

上海作家黄胜以画意组诗《择水而居》获诗歌类一等奖,旅居美国的诗人海伦的《建筑史上的时空纪念碑》、山西作家任晋渝的《华夏建筑里的人文情怀》获诗歌类二等奖。四川作家杨献平的厚重散文《丰饶之境——阆中记》获散文类一等奖;北京作家胡烟的《造园记》和香港作家戚元的《半山亭与“半山亭记”》获散文二等奖。

《择水而居》(部分)

杨献平从四川赶来上海,他说,自己曾在上海工作数年,上海的街道、建筑总令他怀想;从北京来的胡烟说,第一次走进爱神花园这一文学殿堂,内心分外激动,“旁边还有作家书店,透过玻璃窗望去,看到了对我影响深远的文学报、上海作家们的作品。”

作为国内少有的建筑类文学征文比赛,仅从获奖篇名就可看出浓浓的建筑味道。《宫殿四重奏》《阿骨打的城》《农舍》《江南古镇图》等诗篇,描绘的建筑类型跨度很大,但都是作者们笔下的最美风景。

“水乡,交织着一个梦/枕河而居的梦。郁郁绽放的槐花,小号般明亮/晨雾作了铺垫。水面/游弋的禽鸟,鱼贯穿过石拱桥/惊动了泽国的宁静/涟漪,借桨摇动着陈年往事/倒影出小镇的容颜……”获诗歌类一等奖的《择水而居》描绘了一派江南水乡的风情。

评论家、上海作协研究室主任杨斌华说,以水为题,看似与建筑主题背离,但作者笔下是新时代的山水倒影,心中是对时光稍纵易逝的感怀,水成为重要的标识物,择水而居之“居”则是生活理念的告白,虽未直接书写建筑,而建筑的影子始终在。

“建筑不仅是房子,更是人类生活栖息之地,它的内涵丰富,自然山水亦在其中。”赵丽宏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也是一种文学,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平房茅屋都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历史与情感,是人类孕育繁衍生长、生命诞生消亡之处。建筑形成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纪念碑,而文学是用文字构建的纪念碑,建筑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就产生了美妙的境界。

大赛创始人之一、禾泽都林设计院院长宋建良认为,建筑要避免“千城一面”根本在于文化。“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建筑运动,当下的信息革命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必将带来新的建筑革命。文化、自然与人性,将成为建筑和城市的主题。”

“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主办,禾泽都林建筑与城市研究院、华语文学网承办,八年来吸引5万余来稿,获奖作品选集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