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年龄去找另一半,其实就是想互相做个伴。”王阿姨说,一个人做饭啊,真难,一个土豆炒出来都一大盘子,两顿饭一盘土豆丝都吃不了。老伴、老伴,老来才是伴,王阿姨过了古稀之年越来越意识到与年龄成正比的内心脆弱,愈发感觉到身边有人陪伴原来如此重要!
男女各有”硬指标”老年相亲也有鄙视链
在老年相亲圈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约男女比例1:4,也就是男士更吃香。
说到相亲,73岁的陈阿姨低下头,搓着双手,有些无奈,“现在的老头,60多岁想找50多岁的,70多岁的想找60多岁的,而80多岁的想找70岁的,自己又不想找年龄差这么多的,还要花很多精力去照顾对方。”她叹了口气说,无论多大岁数的,都想找比自己小十岁八岁,甚至更年轻的。七十多岁的女士属于老年相亲圈中的“大龄剩女”。在单身老年朋友交友圈里,这样一条“相亲鄙视链”同样存在。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子女成家独立生活、工作稳定的>子女没结婚、没稳定工作的;有单独住房的>和子女挤在一起的;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的>企业退休的……
作为多年的”红娘”丛泽洲发现男女双方在相亲过程中各有“硬指标”,医保、劳保“双保”肯定是起步杠。男性对于女方的年龄、相貌、身高等更在意,而女性更在意男方有没有单独住房、退休金、子女是否经济独立、两个人今后共同生活能承担多少生活费。女方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年龄在60——65岁之间,体态匀称的有退休金的;而男方中最欢迎的就是退休金5000元以上,有两室一厅以上住房的。
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在相亲中也没有放松对彼此的要求,甚至为了节省时间都是电话里先开门见山地先互问几个关键问题,如果“过关”了,才约会见面,否则都以“那以后再说吧”来结束谈话。70岁的张建国半年来注册了会员后,几乎每天都有相亲电话,有女方联系他,也有他主动联系的,最多的一天,他接过5位女士打来的电话。接电话他有自己的原则——说实话,免得将来被埋怨;听着条件不行的,赶紧结束谈话,不浪费时间。约会一般会选在江边或是公园,时间一般订在10点多,谈得不错,张建国就会主动提出一起吃个午饭,这也是他的一个小考验,“看看女方会不会抢着付钱!”他认为小事见人品,如果百八十块钱,女方都能主动付钱,说明不爱占小便宜,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士悄悄地在饭店收款处压了100块钱……
下半场的幸福没有现成的
刘成走进相亲圈一年多了,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老伴,他认为原因主要卡在生活费上。4000元的退休金,他要帮儿子还1000元贷款,余下的还能拿出1500元,作为和老伴的生活费。“可现在男方拿出2000元作为生活费,这是个起步价。”刘成说自己也不是和这500元差价较劲,实在是因为担心有个病、想出门旅游、人情往来等方面的钱预留不够。
爱情在老年人眼中是什么?许阿姨沉默良久,回答“值得依靠”,她也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了老孙——这个值得她依靠的人。
在爱与真心面前,一切相亲规则都有失效的时候。她和老孙刚接触时,也总会不自觉地和自己已故的原配老伴相比,甚至看中老孙也是因为他瘦瘦高高,有几分像原配老伴。开始时两个人也拌嘴,她是急性子、外向,爱张罗事儿,老孙则是慢性子,内向。直到老孙查出了胃癌,他赶她走,说要搬到女儿家去住。可火爆脾气的许阿姨却没有发作,默默地收拾起他摔碎的碗,手术前后,天天守在医院,病友们没人看出他们是仅婚龄9个月的半路夫妻,都夸许阿姨伺候老伴谁也比不上。
从那以后,两家儿女每周必聚,身体恢复后,老俩口每天拉小车手牵手去早市。渐渐地老孙越来越像许阿姨,而许阿姨也越来越像老孙。两位老人都尽量“收着”自己的性子,遇到矛盾就好好说。今年还订好了三亚的机票,要去猫冬当候鸟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