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舞剧《红旗》总导演王举|肉身生发钢铁·太阳映照白雪

2020-09-24 00:49:23 作者: 专访舞剧《红

另一方面,“搞创作一定要有意志力,没有意志力,是干不成的。我上中专的时候,一个远亲将爸妈要迁坟的消息告诉我,作为家里独子,我半夜十一点从吉林辽源到我煤矿四井的老家,找到帮我迁坟的人。那时候是春天,路刚解冻,我走了十几二十公里地,脸也僵了,腿也麻了,我觉得我走了一生,一直走到太阳出来,我走到了。”

身心亲历的苦难,优于常人的天赋,不断精进的技艺,抓住一个目标就一路无悔、持续向前的意志力,似乎一切塑造艺术人生的因素,王导都具备了。而且这种艺术品性的塑造,不是伴随南方的柔风软雨,它伴随冷灰如钢铁颜色的北方天空,伴随曾经因为搬骨灰盒而抠破腰、手所翻流的血肉,伴随数十里地寒刀般的凄风。

3

“红旗精神”是自主奋斗

拼搏创新的精神

我感慨于王举导演的人生经历,也叹服于他对艺术创作的见解,而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期间,除了因为交代工作事项而被偶尔打断之外,他一直坐在床头,没有喝一口水,身体挺直,精神足得很。王导说舞剧《红旗》是一部吉林省委宣传部的委约作品,而自己本身就是东北人,既然有任务相交付,理所应当全力以赴地认真对待。

▲ 《红旗》剧照(摄影:刘海栋)

编创《红旗》是有挑战的。虽然当前舞剧题材百花齐放,但就本身长抒情、不善叙事的舞剧而言,要创作一台以一群现代工人为主角,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发展、困境、图强进程为总体背景,讲述投身并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家两代人的感人故事,并将这两代人对历史、对工作、对生活、对周围人事的情感通过数个精彩细腻的舞段呈现出来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并不容易。

▲ 《红旗》剧照(摄影:刘海栋)

“舞剧在抒情的同时,完成了叙事。很多舞剧,观众清楚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编舞更重要的是能传递情感,让观众为之动容,而不是自我感动地解释、赞颂、呈现事件——如果编导不能抓住当下观众的动情点,不能抓住时代的审美,那么创作很可能就会变成自娱自乐。”

▲ 《红旗》剧照(摄影:刘海栋)

以舞抒真情、讲故事,找到能贯穿过往当下的共通情感,使得舞剧既能讲好彼时之事,亦符合当下精神需求,这需要编导者在熟知技艺的基础上,对当今社会有所洞察。这种洞察不只是对党政方针的通彻领会,也不只是对市场风潮的精准捕捉,而是从自身出发,切实地去判断这个时代的所需,并怀着一种创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将作品与时代联系、融合在一起。

▲ 《红旗》剧照(摄影:刘海栋)

“红旗车是我们民族工业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其实我们直到现在都很缺完完全全的自主品牌,所以事实上,现在是我们很困难的时候。别看国家发展那么繁盛,甚至那么张扬,但其实也是科技最需要‘芯片’的时候。我们需要民族自己的品牌,需要自创、自力更生,这样才能保住中国自己。”

问起导演自己对“红旗精神”的见解,出乎意料的,他没有从舞剧本身的内容来举例回答,也半点没提自己怎么在舞剧中表现这种精神,他只是坐在床上,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从一开始的和蔼放松变为带有一点愤慨和恳切。

▲ 《红旗》剧照( 摄影:刘海栋)

“我认为‘红旗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是奋斗,中国要是没有奋斗,就很难有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国家,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国家是应该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的。红旗精神,其实就是自主精神、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它做出来,做的就是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