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大展开启8小时沉浸式直播 “深度云上游”还有多少新可能

2020-09-10 19:18:07 作者: 故宫六百年大

打破一味“晒宝”的旧逻辑

打造“云游”的长效机制

可以看到,直播“云游”这样的新方式已从疫情之下的“退而求其次”之举,成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策略之一: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曾在“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思想汇”会上指出,“突出数字化时代的云直播,让观众突破时空实现内容共享。”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传媒调查中心主任刘志明近日在服贸会上分享的《中国文旅新媒体影响力指数解读》,故宫博物院在景区类政务号中遥遥领先。在业界人士看来,当下博物馆“云游”成风,但水准参差不齐,故宫不断“进化”的直播形态正在成为深度云上游的一份样本。

“博物馆直播经过一段摸索与培育,目前也面临着升级迭代的问题。”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画面粗糙、一味“晒宝”的逻辑均需要破题。“如故宫此次标榜的‘沉浸式’直播,云游要提升深度,正需要在代入感、多维度展示方面做文章。直播的技术要有所保障,内容上要引导观者带动想象,通过场景化的打造提升观者的代入感,让遗产真正活化并成为新民俗。”

可以看到,不同于故宫此前的“云游”,展览、讲座、文物修复、文创推介等多个场景的联动串联起故宫此次600年大展的8小时直播。

谈及博物馆在“深度云上游”还有多少新可能,多位业界专家均表示博物馆直播潜力仍有大量空白待书写:“直播看文物是势在必行的生活方式。故宫所走的正是一条许多知名博物馆都在走的路,这要求博物馆将展览功能、研究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延伸更长的产业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如是说。沈望舒同样指出,“直播不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具有长效机制的博物馆教育服务为人们所期待。与人们欣赏习惯、消费习惯贴合,直播要留得住客,同时博物馆也要在线上线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条。”

博物馆直播尚处于起步阶段,“馆企合作”为普遍模式。在博物馆从业者眼中,技术支持、内容展示等方面需要与专业平台进行合作,共同构建完善、有序的博物馆直播生态;同时避免泛娱乐化,协调公益性、服务性、商业性也是进一步的考量。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胡晓钰 杨菲

故宫六百年大展开启8小时沉浸式直播 “深度云上游”还有多少新可能

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超级大展,终于在9月10日揭开神秘的面纱。而正当人们准备到现场一窥究竟之时,一场长达8个小时的线上直播,率先让人们实现“云游”故宫及大展。如今,“云游”已经成为所有博物馆的必备技能,各种馆内藏品纷纷借助线上渠道展现在人们眼前,但单纯的展览展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云游”博物馆所蕴含的发展空间也不仅限于此,如何实现“深度云上游”,创造更多可能性,成为当下各方从业者探索的方向。

10余位专家共讲解

超200万人同“云游”

9月10日早上6时,太阳还未完全升起,这场长达8小时的直播便已开始在故宫博物院与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同步开启,人们通过镜头看到阳光逐渐逐渐照射到故宫角楼、延春阁等标志性建筑,在线上坐看紫禁城的日出。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直播活动包括“紫禁城此时此刻”“说说太和殿那些您不知道的事”“宁寿宫花园:乾隆颐养之地”“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多板块内容,同时重磅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也将通过“云探展”的形式让人们先睹为快。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故宫今年4月推出的“云赏春”直播活动,此次直播也在多方面实现新的亮点,除了时长进一步延长外,在讲解上,也从“云赏春”中仅有一位主持人和一位专家对故宫历史进行全程讲解的基础上,增加到10余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及专业人士共同讲解,此外在呈现形式上,本次直播也较之前增加了1小时40分钟的故宫景色拍摄内容。

多种内容的共同呈现,令此次直播吸引众多人前去观看。截至9月10日14时直播结束时,故宫博物院和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的直播观看人数已分别达到近70万和174余万,累计实现超200万观看该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