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一刻,他们选择坚守

2020-10-01 21:44:01 作者: 家是最小国,

10月1日一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秦湧准时出现在诊室,一个班次下来,他一共接诊了40位患者。“站好长假的第一班岗。”作为江苏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秦湧用一个“工作日”为共和国庆祝生日,为万家团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天,国庆、中秋双节同至,很多岗位的工作者,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其中,不乏医务工作者的身影。

直面病毒,奋战在核酸检验一线,他说:“是职责所在!”

08:00,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杨晋准时上班,做好防护走进实验室,对清晨6:00送检的核酸检测样本进行检测。身着三级防护装备,坐在工作台前的杨晋全神贯注。对他而言,今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杨晋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整体部署下,积极着手核酸检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从试剂耗材订购,到实验条件建立等亲力亲为。

1月31日,经过预实验合格,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正式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面对发热、疑似患者急需确诊,杨晋带着检验科分子实验室的勇士们全副武装,钻进实验室埋头工作。忙得忘了时间,晚上就在办公室凑合睡一觉。

接受交汇点记者的采访,杨晋讲得更多的是“责任”。“从正面与新冠病毒交手以来,我们科室的7名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大家轮番上阵,没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他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庆、中秋‘双节’,虽然不能在家和家人团聚,不能陪陪孩子,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把好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疫”线驰援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他说:“要冲在前面!”

从武汉回来已半年时间,回忆驰援武汉的那段经历,秦湧说“非常难忘”。1月25日下午,秦湧从南京出发,在开往武汉的列车上,他写下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到达武汉后,秦湧当即被分配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参加救治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上班前4个小时就开始就不喝水。

今年已经50岁的秦湧在武汉工作期间,每天与年轻医务人员一样查房、写病历、管床、值夜班。他常说:“我们都是‘疫线’战士,危险关头就要冲在前面。”在诊疗过程中,秦湧把病人当成亲人,为他们医治病情、康复休养尽心尽力,用行动赢得了广大患者们的信任和赞扬。

“今天我一共接诊了40名患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约有10位,佩戴口罩、防止呼吸道交叉感染,已经深入人心。”秦湧说:“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们国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疫战斗的战略性成果。恰逢今年双节合一,全国人民欢乐祥和,为了防止秋冬季疫情反弹,为了千家万户幸福安康,我们医务一线人员仍要继续提高警惕,要用自己的经验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继续做出贡献。”

舍“小家”为“大家”坚守疫情防控阵地,他说:“有国才有家!”

江苏省疾控中心综合业务办公室科员史烨梁是应急工作的一名“老兵”。在应急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在北京新发地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6月17日,他作为江苏援京疾控队成员抵达北京,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在北京的日子里,江苏援京疾控队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史烨梁说:“大家是都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败!”也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和必胜的决心,让他和队友们度过了辛苦的22天。回忆那段经历,史烨梁说:“每天最辛苦的,其实是穿防护服,流行病学调查要穿防护服、采样也要穿防护服,遇到凉快的天气还好,遇上温度高天,刚穿好就是一身汗,黏糊黏糊的,就像掉进河里被捞起来的一样。”

“疾控人是防控传染病的先锋,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家庭的欢乐,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站出来,为大家守好疫情防控阵地。”今天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的首个长假,史烨梁说:“假期人员流动性大、范围广、密度高,可能会增加传染病的传播机会,我们疾控人不能有一丝懈怠。跟大家一样,我也像十分挂念亲人,尤其是快满2岁的儿子,因为疫情,一个月才能见上一次,每次用微信视频,他都会使劲喊爸爸,每当这个时候,思念就涌上心头。但是,有国才有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