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好像只能做一件事,看手机。在手机里寻消息,在手机里窥世界。焦虑、恐惧、哀默,日复一日,或许从没有过如此真切,如此漫长的痛楚,我试图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成为正在上海鸿美术馆进行的李向阳个展《默见——隔离期笔记》的最初动因,也可以理解为一位艺术家在疫情“禁足”期间,借助手机的视觉延伸。
图说:李向阳个展《默见——隔离期笔记》 官方图
水墨、丙烯、速写、甚至快递塑料包装、网线袋和各色信封,信手拈来的材料,组成了162件作品,集中展示了艺术家李向阳疫情期间宅家所作的六个题材方向。抽象、具象、表现、象征,灵活多变的创作语言,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小尺幅作品上,它们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捕捉着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瞬间感悟。
整整一面墙的小型水墨作品,是染了墨色的口罩与宣纸互相作用的产物,深深浅浅的墨色在白色的宣纸上晕染开来,在纸的肌理上任意行走,似方寸间的惊涛骇浪、层峦叠嶂,又似密集的雨点飞溅,有些还带上了浮雕的凹凸质感。配上李向阳写在一边的诗“它不过巴掌大小/却遮蔽了天日/凝滞了空气/叫停了时间/裹挟了风雨/它温柔体贴/耳鬓厮磨地加速着呼吸/敲打着心律/既扯平了颜值/又提升了魅力/……”李向阳说,这是笔记,因为面对灾难,画画显得那么无用与矫情,非求助点文字不可。“这些来自手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即时的,陋小的,碎片化的,但每一片,都浸泡过我的眼泪。”
图说:一面墙的小型水墨作品官方图
足不出沪的日子里,年过六旬的李向阳学会了用“美篇”(一款图文编辑工具),还学会了点外卖,盼望快递小哥的门铃一响,可以下楼透口气,舒展一下打结的经络,因此,他收集了快递的包装,撕撕扯扯,成就了另一种意义上对于逆行者的祝福。
“哭花”系列肖像则是医务人员脸上被口罩勒出的道道血痕,看多了照片,却依然被一笔一画间的挥洒所震撼。
图说:李向阳个展《默见——隔离期笔记》展出作品 官方图
曾经主政上海美术馆多年、筹建中国唯一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筹办上海双年展的李向阳,这一次在展厅里展示的是一位艺术家半年的蛰居时光里从徘徊、悲哀、悲壮到颂赞英雄的心路历程,无声,却是随着心跳的书写。(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