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oolR (师兄师姐好走), 信区: Film
标  题: 推手:一部电影的诞生--李安访谈录(五)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n 26 14:09:18 2001), 转信

Q:这部电影拍完之后,你觉得哪场戏最难拍?

  老实讲,是一家四口围坐吃晚饭那场戏最难拍。这又要分三方面来讲:镜头组
合(coverage)、视线衔接(eyelines)与连戏(continuity)。

  如果你不想冷眼置身事外旁观他人事务,而想主观介入角色「之间」戏剧性的
关系的话,那么,最好把摄影机也摆到人物的中间,而不是外面。这样,调过来调
过去拍下角色的相互的动作和对他人动作的反应,镜头来来回回转来转去的对位衔
接(intercut)起来,人物之间的内在张力才比较容易被表达出来。

  四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就有四个方位(还好只有平行的方位,没有上下的
方位),为求剧力松紧灵活有变化,每个方位又有四人一组的全景、三人一组的中
景,两人一组的近景以及个人特写,大约四种不同大小的镜头(framing)。四个
方位,每一方位的角色分别与其它三个方位的角色互动反应,再乘上每个方位有四
种不同的镜头大小变化,每一种可能的组合再相互排列组合一番,两人相对的位置
关系设定好了,到了三人一组的镜头相互一转,就会有一个人的位置会反跳,到了
四人一组的镜头一互转,又会有两个人的位置会错置,这样跳来接去,还不能把观
众的方向感转掉。

  我们是极小成本的制作,不比好莱坞,可以每一个方位从头拍到尾,到剪接室
再决定要怎么组合。我们是穷拍,那一段台词大概要用什么镜头?大小、镜位都要
事先设计好。为了衔接保险,每个镜头的长度要比实际要用的长一点,重叠一些镜
头,给未来剪接时预留比较大的活动余地。当然,要重叠多少,自由心证。另外,
为了省时省力方便,我们也不能顺着剧本对白的前后次序拍,必须同一镜位的镜头
集中拍摄,因此以前后次序来讲,是跳着拍的。所有方向、方位、大小的组合变化
,加上各长、短镜头拍摄次序的颠倒,常常场记问某个镜头要从哪句台词拍到哪句
台词的时候,明明分镜过的剧本,还得再想个五分钟才能回答她(倒不光是想该拍
什么,而是要预想一下将来接起来会有什么可能的毛病)。每当时间的压力随之而
来的时候,哪里要跟哪里,什么要跟什么,令人头昏脑胀。

  饭桌戏要好看,当然不能光拍人闷着头扒饭,好看的地方都在吃饭以外的肢体
活动跟心理活动。每一个方位的角色,有时着某人就事论事,有时看着一个人说另
一个人,听话的人要朝讲话的人反应,还要朝被讲的人反应,被讲的人又要朝讲话
与听话的人反应,另外还有一个人要对所有的人、事反应……,大家再依次轮流作
有机反应、举动……,这中间各人的话题转来转去,目光瞪来瞄去,视线与被视体
之间的角度都要对得很准,否则将来剪接起来会不够力,或根本不能用。而且镜头
大小、人数组合关系有变化时,同样的视线方位,还要做少许不同的调整,对得准
与不准,有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感觉,要视镜头变化而调整,这些事情主要是
场记的责任,起来还蛮累的。

  连戏,则是跳着拍吃饭戏最头痛的问题。不管怎么变化、跳接、运转,将来片
子一接起来,吃的动作及速度必须连贯,饭菜的多寡与位置也要连贯,演员表演的
情绪、音量不但要连贯,还要依镜头大小与位置做好适度变化调整。有时候,你问
演员上一个镜头他讲某一句话的时候,右手筷子夹的是什么菜,举得多高,左手是
端碗还是扶碗,嘴里嚼着东西没有,他自己几分钟之前才做的事,就迷糊了。场记
、道具人员每拍完一个镜头都会拍一张拍立得,方便连戏之用,可是对活的东西,
如演员表演的动作与分寸,就很难完全捕捉下来了。人不是机器,很难每次重复一
模一样的动作、表情、音量与情绪,若跟机器一样,戏也活不起来了。难!导演眼
睛睁得再大,还得担心三分。

  《推手》这场吃饭戏,主要的困难与趣味,在于四个人里面,有两个相犯冲的
角色互相言语不通。郎雄饰的公公朱老与DebSnyder饰的洋媳妇玛莎两个人每日白
天闷耗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早有数不清的过节,好不容易等到儿子(先生)朱晓生
下班,两人都有一肚子的话对晓生倾诉,他们的针锋相对互相抱怨,完全要透过晓
生间接表达。面上,大家吃饭闲聊,下则暗中较劲不相让。可怜的晓生累了一天回
家,吃个饭还要夹在中间穷于应付两位最爱,不得安宁英翻中,中翻英,听话、回
话、传话,为了顾全大局,还不能照实翻译,可是朱老与玛莎又都不是呆子,当然
不信晓生的翻译,于是左顾右盼,察言观色,猜想到底对方讲自己些什么,旁边再
加上一个纯真不识相的孙子杰米,翻出些不该翻译的句子,一家简单四口,把个饭
桌搞得跟战场一样。

  排戏的时候,因为郎雄不懂英文、Deb不懂中文,晓生穷热心插嘴帮忙,半夜
拍戏小孩又不能多排,四个人凑在一起,要他们短时间内把台词动作卡得天衣无缝
,真够人的。

  还有就是桌上的菜色中西各半,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势力范围,壁垒分明。一
遍一遍地拍,菜就得一遍一遍地添上,道具组的老外一旁准备颇为辛苦,最后不得
不屈服于时间压力,分两晚拍摄,菜我也不再坚持非热腾腾冒热气不可了,饶了道
具组。头一晚拍右半边的时候,没有一件事情对劲的,真是急死人;第二晚赶拍左
半边倒是比较顺利,大概大家习惯了,演员也演熟了。人常说,某事跟吃饭一样容
易,可是短短不到五分钟的吃饭戏,拍得我晕头转向,当然,一方面自己经验不足
,另一方面,是我自己选择了用镜头组合的方式来表达戏剧性的家庭内部纠纷,不
愿改变,自己找的笨法子,也只有认了,只苦了演员和工作人员。

  记得在NYU当学生的时候,有一种功课是:老师头一个礼拜发下某名片里的一
场戏的剧本,顶多不过七、八页,要你回去做分镜表,下个礼拜交给老师评分下评
语,同时还在课堂上把名片那一段戏放两遍给你看。

  比如说,约翰·福特(John Ford)的《驿马车》(Stagecoach),一车子人
进到驿站餐厅,连车夫一共十来个人左右吧(记不清了),大伙儿围坐一张长木桌
,店小二端上热腾腾的西餐供众主配角用,你三言我两语,边吃边聊起来,不旋踵
,谁是谁,谁跟谁怎么样,谁觉得谁怎么样,哪里是哪里,看的人就有了个概念,
以后的故事由此发展下去,好,你去分镜头。又比如:希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蝴蝶梦》(Robecca),一场关键的法庭戏,法官、律师、主告、
被告,前后高低或坐或站,均有激烈说辞及反应,平面仰俯四面八方上下大小来来
往往,旁听席中还坐着被告的太太及亲戚,关切地往前方争执处反应,热门案子,
旁听观众还不少,辩答到高潮处,被告太太受不了压力登时晕了过去,会场哗然…
…你分镜去……。每次看片子,心里都有火,×的,为什么一场戏人家拍得看起来
那么简单明了,而自己可以想得脑筋打结,真是蠢人凡事难。

  所以,各位读者下回看电影要是看到三、四个人以上的吃饭戏,如果戏还转得
挺顺溜的,没有跳挫突兀之感,甚至镜头切来切去每个盘子里的菜还都冒着热气的
话,即使你不喜欢这部片子,至少你要稍微尊敬他一下!


--
婆婆,
每次我去看我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小表弟,
我就想起你经常对我说:我老了。
我也想对他说:
我老了。
                                              ——  阳阳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5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