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ightmare (左), 信区: Film
标  题: [电影教程四]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Mar 14 15:50:47 2002), 转信


二十个画格/什么叫做电影画面/特写、中景和全景[电影教程四]

        二十个画格!

    影象的拍摄和放映都是间断性的,声音的收当和放送则是连续不断的,这你已
经知道了。
    这就是放映机装胶片时所以要弯弯曲曲绕许多弯的道理。这也就是洗印拷贝的
时候,声音并不直接符合拍摄那个影象的画面,而要比画面提前二十个画格的道理

    因此在完成影片的正片上,声音和影象要差二十个画格。
    在完成的影片里,声音和影象是合洗在一条胶片上的由声音和画面合洗成一条
胶片。
    在制作影片(剪辑影片)时,为求工作方便,一般都分别在两条胶片上(以后
你会知道,还可以分别在三条或更多条胶片上)进行工作。一条胶片洗印声带,另
一条洗印影象。然后把两条胶片装在两架机械操作相互关联的放映机里,一架在银
幕上放映影象,另一架则放送声音。现在甚至已有装有四个胶片轴(暗盒)的特制
放映机,同时放映声音和影象。
    从事两条胶片声画合一的剪接工作时,不必去考虑它们之间要相差二十个画格
!你可以把声逞和画面两条胶片相对地拿在手里,使声音直接凑合影象。当你将声
画配合正确和剪接完毕之后,洗印间里的剪接员会把声带提前二十个画格的。
    要记住要知道“二十个画格”的道理,但在从事两胶片声画合一的剪辑工作时
,不要考虑这件事。
    可是当声画已经洗印在一条胶片上而需要进行修改的时候,就切勿忘记“二十
个画格”的道理,否则,你会“剪掉”必要的语句和音响。

    什么叫做电影画面

    胶片上画格面的比例,也就是银幕面的比例,是3×4(18×24)一般称之为“
黄金切割率”。这个世界标准的比例也有它一段变革的历史。最初,无声电影的银
幕和胶片上的画格比例面,大致也和现在一样。自从电影有了声音以后,为了在画
面旁安置声道,约占去两毫米宽的狭条。于是银幕的比例亦随之变更:画面左方已
被声道占去一条,银幕的新比例率于是由18×24变为18×22。
    这种新规格的银幕曾通行数年之久,但现在为了更方便和更富有表现力,恢复
了以前的比例率。为此,在安置了声道之后,同时将胶片上的画面四吉按比例缩小
,而在放映时,则增加银幕与放映机间的距离,或更换放映镜头的倍数,以保持银
幕上的比例面。
    在我墙上挂着一幅镶杠的图画。它的比例面和银幕的比例率(3×6)是一样的
。让我们把图画取下,通过画杠来跳望下周围的景物。
    我们通过画杠所看见的景物,如用电影术语来说,就叫做画面或“景”(参阅
第12,13,14图)。
    每一胶片画格,在拍摄了影象之后,都称为画面。
    但是每一新的画格未必都能成为新的画面。同样一个画面(就构图这一概念来
说)可以由许多画格组成。
    什么时候才变换画面呢?什么又叫做新画面呢?
    是否用同一拍摄角度所拍摄的每一画格(画面)都是同一画面呢?要知道,画
面里的任何变化,势必也变化了画面的构图。
    在第15图里,妇人站在画面的左方,而第16图里,她则以另一姿势站在树荫下
面。但这并不算是两个画面,而是摄影师用同一角度拍摄的同一个镜头。可能那妇
人在拍摄之初原来站在左边,但在拍摄终了时则已经走到右边深处去了。
    在这种情形下,构图有了变化,但画面仍是一个。
    这正是电影构图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被摄物不是死的,而是在动作着,移动
着。更正确地说,在电影画面里有着行动和静止互相关联的动作。
    电影画面的构成,不应按照“静”的构图的规律(绘画或照相构图),而要按照
适合于画面里有着各种活动的特殊规律不断变化的构图法。
    在第四章《画面与蒙太奇》里,你会更说细地接触到电影画面构图的各种特点

    现在你要记住的仅是:画面里的活动会使画面构图不断发生变化。
    假如动作不是以静止的摄影机由一个角度拍摄,而是运用“移动摄影”用摄影
机在活动中从事拍摄的话,则画面将不断地变换着。

    特写、中景和全景

    通过画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距离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如离得极近则事物显得
特别大,稍远些则看得较为适中些,如离得更远则可以看到事物的全貌。这也可引
申为摄影机在拍摄时对拍摄对象的关系。在电影里,这种关系最常用的名称为特写
、中景和全景。
    但是这些术语在生产上往往是运用得很不精确的。

    为使“景”的名称更为精确,特介绍下面分类法:
    (1) 大特写(参阅第20,21图)人的脸部或拍摄对象的局部都“拍得很大”

    这种镜头又名编辑部特写。
    (2) 特写(参阅第17图)――两户以睛的头部。
    (3) 半身特写(参阅第22图)――腰部(臂时)以上身,导演C·瓦西里耶
夫把此类镜头称为第一特写。
    (4) 中景(参阅第23图)――膝盖以上的人象(或膝盖以上的群象)。
    (5) 中远景(参阅第24图)――全身人象或群象,但上下不留空隙。
    (6) 全景(参阅第25图)――拍摄对象及其周围环境或自然景色。
    (7) 现在再来说明什么叫作纵深镜头,也就是利用透视法在画面上表现出纵
深的一种镜头。这种镜头一般在画面前景上有一特写或半身特写,在画面后景上则
是全景或中景,并由前后景上的动作组成统一的画面(参阅第26和27图
    上述各“景”,在拍摄成人的活动时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如拍摄婴孩、动物或
物体件,就不易辨别人。例如,试问第28图是什么“景”呢?如该图在画面上加入
母亲的两手(见第30图),那末,占满整个银幕的机车(见第31图)又算是什么“
景”呢?
    Klxfimg32.jpeg
    在拍摄儿童、动物、物件和自然景色时,建议以年人作为测定的标准来确定属
于什么“景”,也就是说,如遇困给时,可以想象在画面的中心(即摄影师在拍摄
时所对准的焦点)有一成年人作为测定的标准,以确定“景”的性质。
    如果成年人在画面里面适合于特写镜头,那它就是“特写”,等等。
    上面介绍的术语,在工作中运用起来很觉方便。但由于这方面还没有一致的看
法,现在再介绍对“景”的另外一些理解,如热里布雅日斯基曾写道:
    “‘景’这是一种手段,用以表现出主要的对象和它的动作,表现出周围的环
境,是一般地或是强调某些必要的细节来表现出动作的地点。”
    “全景一般地表现出主要的拍摄对象(主要登场人物)和他的动作(行为),
同时说明动作的地点(环境)以及主要登场人物与环境和其他登场人物(次要的拍
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景强调突出主要登场人物(拍摄对象)的行为和状态(形式),同时表现
出他的周围环境,他和部分的动作地点(缩小了的动作地点)的相互作用。”
    “特写强调突出主要登场人物在外形、行为、状态上的细节(一些有分量的摄
影),同时把它们从周围环境(动作地点)中加以突出,或使动作地点的影象仅起
衬景或必要的道具的作用。”
    “大特写,又称美国式特写或细部特写,表现或强调动作的重要细节,或表现
环境的细节,或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部分。”
    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景
    演员们在你面前演了一场戏。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坐在桌旁的夫妇两人在用早
餐,8丈夫一面喝茶一面看报,妻子一心在猜杂志上的字谜图。丈夫喝完了茶,将
杯子放在桌上,看了一下墙上的钟。时针正指着八点。丈夫走近妻子,吻她一下,
下场。
    如果通过画框,从“全景”的角度来观察这场戏,无疑地会更愿意把许多动作
的细节不是用“全景”,而是用“特写”表达出来。因为只从远处来看演员们的动
作,你并不能都看得一样清楚。某些动作瞬间,你一定希望能“放大些”,好看清
它的细节,因而也希望那些不必要的、多余的东西不致妨碍你的视线。所以在着手
拍摄上述场面时(公拍摄画面,不录音),我们就不能仅仅用一架摄影机来拍摄这
一场戏的全景,而要用几架摄影机,使我们需要的各个动作的,细节以及需要放大
的部分,都能同时拍摄下来。各摄影机将拍摄不同的“景”:一架拍“全景”,第
二架用“特写”拍摄坐在桌旁的丈夫的动作,第三架拍摄妻子的各个动作,第四架
“特写”杂志上的字谜图,第五架则仅拍摄挂钟,指出八点整(见第33图)。
    Klxfimg33.jpeg
    各摄影机已经准备妥当,我们表演员们准备:
    注意……
    开始!
    演员们动作起来,各个机器进行拍摄工作。
    停止!
    摄影完毕。



--
 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
 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
 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
 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v 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
 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図囩圁囮囸
我就是噩梦. - NiGhtMarE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8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