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kira (红房子画者), 信区: Music
标  题: 三十五年的辉煌历程(中)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Apr  6 15:09:20 2001), 转信

黄金搭档 渐入佳境


Gilmour 和 Waters

    随着 Gilmour 的加入, 乐团不但度过了危机, 而且 Gilmour 和 Waters 两人
也组成了堪与甲壳虫乐队中的 John Lennon & Paul McCartney 相媲美的黄金组合
。自此, 乐团迎来了新的面貌, 而 Roger Waters 也逐渐取代伯里特在乐队中的地
位而成为乐团新的灵魂人物,乐团就此迎来了 Roger Waters 时代。1968年6月29
日,乐团和其他一些乐队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场免费音乐会,他们借此机会
向广大热情的乐迷们宣传他们即将发行的专辑《Saucerful of Secrets》,这也是
乐队重新组合后的首张专辑,其目的一来是为了促销唱片,二来是想借此拉回因伯
里特离队而对他们丧失信心的乐迷,同时把乐迷的重心转至他们的第二张王牌
Roger Waters 身上。Waters 也不负众望,在这张专辑中有很吃重的角色,像专辑
里面的《Let There Be Light》和《Set the Controld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为其得意之作。

而从1968年7月到9月这段时间里,他们则在欧美展开了一连串巨型演唱会,各种音
响设备以及灯光效果的完美搭配使其再获成功。在演出现场,他们尝试使用一种
360度的音响排列方式——在演出大厅一圈里全部放置其专用音箱使得反射的声音
遍布大厅内的各个角落,结果获得了很大赞誉而名满娱乐界。由于其独特的曲风特
别和当时席卷欧洲的新浪潮电影风格融为一体,因此吸引了许多影剧界的人士上门
请他们做配乐工作,他们推出的第三张专辑《More》就是为导演 Barbet
Schroeder 所执导的同名电影 More 的配乐。不久,他们又为 Peter Whitehead
的电影 "Tonite Let's All Make Love In London" 以及 Paul Jones 的 "The
Committee" 进行配乐工作。

1969年10月,Pink Floyd 推出了他们的第四张专辑《Ummagumma》,这部两张一套
的专辑则是他们另一新的尝试作品。唱片中第一盘分别为他们于1969年6月在英国
 Birmingham 郡的 Mothers 俱乐部以及 Manchester 商业学院进行的现场表演实
况,而第二盘则为乐团的各自成员分别做的各自不同的演奏录音,他要求每位成员
都贡献一至两首曲目,并要有不同的变化,当然有不少即兴演奏的发挥。为此乐队
的4位成员都参与了作曲工作,但 Roger Waters 的作品仍然是最多,也最出色。
1969年12月,他们又奔赴罗马为 Antonioni 的电影 "Zabriskie Point" 谱曲,而
在第二年3月由 MGM 公司发行的电影原声唱片中收录了乐队为该电影创作的三首歌
曲。

迈入七十年代后,乐坛上开始出现摇滚和古典融合的表现形式,在由 Kinks 和
Who 所完成的摇滚歌剧余波未尽之时,Deep Purple 又与皇家爱乐乐团一起合作演
出之际,Pink Floyd 则顺势推出了其第五张专辑《Atom Heart Mother》。它是由
 Pink Floyd 和前卫作曲家 Ron Geesin 合作完成的(除标题曲 "Atom Heart
Mother Suite" 由全体乐队成员和 Ron Geesin 共同完成的外,其他四首曲目由乐
队成员们合作完成),这是一部努力体现其交响曲式风格的实验性作品。1970年9
月,他们再次赴美演唱,而此次的演出工程非常浩大,为此他们特地带去了一支拥
有80人的男女混声伴唱团。在演唱会中,他们先行表演了他们即将推出的新专辑《
Atom Heart Mother》中的全部歌曲,这次含有商业性质的促销活动果然使他们的
演唱事业走向新的高潮。当10月份唱片上市时,《Atom》立即容获英排行的榜首,
这是他们经过不懈奋斗赢得的第一张冠军唱片。毋庸置疑,Pink Floyd 已奠定了
他们作为国际性乐团的地位和形象。而 Roger Waters 之后也投桃报李,参加了
Ron Geesin 为电影 THE BODY 的谱曲工作,完成了其中的部分曲目。趁此好时机
,Pink Floyd 于1971年初推出了一张收集过去怀念老歌的集锦《Relics》,以让
广大新乐迷有机会重新品味一下他们先前的一些经典制作。

而从1971年4月开始,4位团员便前往英国著名的 Abbey Road Studio 进行他们的
第七张专辑《Meddle》的录制工作,在唱片中乐队可以说将电子乐器的技巧发挥到
了极限,同时也是 David Gilmour 加入后的第一张真正表现 Pink Floyd 其风格
已演化成熟的作品。在完成录音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远东,日本,澳洲以及
美国做巡回演出,等到11月份才返回英国静侯唱片发行后的佳音。但出人意料的是
,外界对这张花费半年时间才完成的专辑的反应却很冷淡,唱片的销路也因此表现
平平不尽人意。

隔年5月,Pink Floyd 再次尝试推出了一部新专辑《Obscured by Cloud》,这张
唱片是他们专程前往法国的 Chateau d' Heronville 录制的,据说是那里的录音
设备很合乐队成员的口味。这张专辑并没有象前几张专辑那样使用大篇幅的巨作,
而都是由一些较为简短的曲子组成,因此也使人倍感清新与新奇。从专辑中的一些
曲目中你可以看到日后发行的《Dark Side》中一些曲目的风格和旋律,堪称是这
部宏伟巨著的先行预览版。但唱片发行后的成绩依旧不够理想,只是里面的歌曲后
来又被 Barbet Schroeder 选作其电影 La Vallee 中的插曲。

在整个1972年,他们的旅行演唱比以往少了许多,只是在9月份参加了爱丁堡音乐
节,而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制作下一张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由
于他们接连发行的两部唱片成绩不够理想,一些传统保守的评论开始对他们那种前
卫风格表现出一种幸灾乐祸的观点。其间,一位乐评人士对于他们那种超现实的太
空式风格直接断言到:“Pink Floyd 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因为他们实在是怪
异极了——黯淡晦涩的歌词听起来实在令人沮丧,空泛而无调性的音乐间奏十分刺
耳.........”。没想到数月后推出的《Dark Side》很快就让这个断言成为了一个
笑柄,并且它也创造出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功成名就  步入辉煌

让乐迷们翘首期盼并苦苦等待了9个月之久的新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终
于于1973年3月份正式推出发行. 而过去一系列试验性的音乐终于在这张唱片里告
一段落,概念专辑与完整主题 成为他们日后发表作品的一项新特色。该专辑被认
为是完整地体现了Pink其创作概念的宏大作品,整部专辑内容写实、认真,他们用
短短的43分钟时间对世俗的保守观念做了一次巨大的颠覆,其内容概念的完整性和
连续性堪称无懈可击。它的封套设计十分精巧富有创意 —— 一束白光被三棱镜分
解为6种颜色,但在背面的封套上,这6种颜色的光束又被棱镜融为一束白光,它表
现了他们追求思维的独立和统一。(左图为这个时期乐队成员的照片)。

Pink Floyd 过去在美国很少推出单曲唱片, 而且推出的少数单曲都不叫座,可是
1973年5月的一首《Money》单曲竟高居《公告牌》杂志第13名,而这部专辑在英美
两地的排行榜上更是表现优异,均名列榜首。到1997年,该唱片销量超过2800万张
,能获如此荣誉充分说明了《月之背影》这张以探索压力,疯狂和死亡的表达意念
的作品已广为大众接受。正因如此, 他们在日后推出的一连串概念专辑里,便更得
心应手地深入探讨各个主题了。同时,唱片的畅销更增加了他们演唱的票房,在
197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为四处演唱而忙碌,他们的足迹遍及欧美。而规模
由以在11月份在英国本地(伦敦的Earls Court)举办的演唱会的规模最为庞大,
声,光,干冰及坠毁的飞机等等精心设计的舞台现场全都派上用场,这些在无形中
又树立了他们是英国最突出的舞台效果乐团的地位。

在集体合作推出专辑的同时,乐团的其他成员也均显示出独当一面的才能。由于常
年奔波,乐团成员无不感到筋疲力竭,于是在功臣名就后,他们便暂时解散各自活
动,乐团的一些成员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专辑。1974年夏天,David Gilmour 和
Nick Mason 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Blue Pine Trees》和《Round One》。
同年,该团的唱片公司将他们早期的第一张及第二张专辑合成一套再度发行,并重
新命名为《A Nice Pair》。 也就在这一年,他们离开了合作多年的 Capitol 唱
片公司,并自组 Pink Floyd Music 公司,并将其作品改委由 CBS  唱片公司发行
。直到隔年春天,4位团员才再度会合进入录音间从事下一张专辑《Wish You Were
 Here》的录制工作。

《Wish》是他们沉寂两年半以来的首张新作,专辑中的那首《Shine on》饶富意义
,那是为了追怀昔日的老伙伴 Barrett 而写的,它似乎反映出乐团的成员需要借
助 Barrett 的某些疯狂的力量以阻止乐团中日益丧失的艺术灵感。或许是因为上
一张作品反映太好,它多少显得这张专辑有些失色,乐评家的评论甚至也仅以“了
无长进”一笔带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张唱片,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倾向的
表现,但在音乐创作的本质上,它仍然够资格称得上是一张质量均佳的好作品。而
且,它也证明了Pink Floyd不只是外表上的创新,且在音乐的包容性方面更为扩大
,涵盖了诸如 Soul、Blues、Rock、Jazz 等等无所不包的音乐类型;简而言之,
此时称他们为当代的超级乐团实在一点儿也不过份。

而此时的 Pink Floyd 对唱片的录制工作的态度要求越来越严谨,相对地,花在完
成一张专辑的时间也更长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乐团成员长期旅途劳顿的疲惫,以及
乐迷的越来越高的期盼心态给他们本身所加诸之压力等因素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他
们也希望通过延长出片时间,及时调适长久以来紧绷的精神状态以换取较多的灵感
。于是原来每年推出一到两张的速度降为每两年才推出一张专辑。1977年2月,受
到七十年代愈演愈烈的Punk乐风的影响,他们也推出了一张Punk风格的警世喻言大
作《Animal》。整张专辑就以三种动物:猪,狗,羊比作人类的三种类别而做主题
的伸展,揭示出现实生活凄凉的一面,顺便也借牲畜来讽刺一下普天下的人类。从
这张唱片开始,Waters 完全控制了乐队的思想,它和后来的《The Wall》及《The
 Final Cut》构成了 Waters 在Pink Floyd 时代留给乐迷的黑色三部曲。
.




The Wall的演唱会

1977年到1979年这段时间,Pink Floyd 团员一起工作的次数比以往少了许多,甚
至也不热衷对外演出了。实际他们正为下一部宏伟作品做准备。到1979年12月,他
们终于推出了继 Dark Side of The Moon 之后又一张令其傲视群芳,划时代的大
作《The Wall》。这一预言式的宏大作品通过其反思而概括了从冷战阴影,教育危
机,人性异化直至末日般恐怖的西方社会在那个时代的总特征。这套两张唱片的专
辑不但是 Pink Floyd 表现其特有的黑色主题登峰造极之作,同时也是 Waters 耗
尽大半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他不仅包办了所有歌词的写作而且完成了绝大部分
的谱曲工作。据专辑制作人之一的 Bob Ezrin 透露:Waters 为了写这部巨作,整
整填满了40页纸,就象是写书一般,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他过去三十多年来经历的
自传:在家庭中丧失亲情,学校教育又失败,情场上不得志,反观实际生活与现实
社会无法衔接,甚至无法向整个社会妥协,于是便憎恨围绕在他身边的这道墙,他
希望跨出这道墙。这张专辑获得了巨大成功。在 Billboard 专辑榜一上榜就名列
第六,随即成为冠军,而且一举蝉联15周冠军,而单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获得单曲排行榜的4周冠军,并且成为一张金唱片。该专辑也被评为该年度
最佳唱片。至1997年,唱片的销量达到22白金(2200万张),成为仅次于 Dark
Side 的作品;而他们所举行的一连串演唱会也为其推波助澜,成为全球性抢购热
潮的原因之一。1980年的美国之行是其耗资百万美金以上的大制作,演唱的曲目仍
以新作为主,他们在舞台上树起一道 35 英尺 X 210 英尺的巨大的墙作为标志,
由其将乐队和观众隔开并在演出达到高潮时将其推倒。事实上能承受得起如此奢华
演唱会的地方为数寥寥,也仅洛衫玑和纽约两地而已,因此他们的演出显得特别吸
引人。虽然当时在黑市上的票价竟高达100美圆,但狂热的歌迷依旧蜂拥而至目睹
他们的丰采。

由于这部专辑的主题内容值得一再探讨,于是由米高美公司出品,英国大导演
Alan Parker 执导,爱尔兰歌星 Bob Geldof 担任主角, 在1982年拍摄了一部影响
深刻且引起广泛争议的同名探索电影《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片中没
有一句对白,完全以画面结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阐述了 Waters 的创作概念,片中
的插曲除新增一两首外绝大部分采用专辑上的歌曲组成,并根据剧情需要而将部分
曲目的排列顺序进行了调整,也更改一些歌曲的歌词。《迷墙》这部电影以其前卫
和充满争议性和原作一样影响了80年代初期的那代青年,从中反映出他们对现实不
满,对未来怀有恐惧的颓废心态,同时其中的反战意识又得到了当时广大对越战强
烈不满的人们的共鸣,并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至此,Pink Floyd 的事业发展
达到了他们的顶峰。

小   结

   Waters 领军的 Pink Floyd 在前任领袖 Syd Barrett 打下的基础上更上一层
楼,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找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晋升成为一支超一
流的摇滚乐队,从70年代初的《Atom Heart Mother》为标志到70年代末期的《The
 Wall》的整整十年间推出了一系列令其傲视群雄,流芳百世的代表作。但由于在
唱片制作方向和抽象意念使用上的观点不同,Waters 与其他三位团员的分歧越来
越大,再加上他逐渐独断唱片的制作,而其他成员的创作才能被其压制很少插得上
手,虽然此时乐队的发展达到顶峰,但内部积蓄的矛盾却也愈演愈烈,先是在《
The Wall》的制作过程中爆发,并最终在其后的 The Final Cut 的制作中彻底引
爆,最终促成 Pink Floyd 的解体。


--



 我还是情愿留在自己的黑暗中
 至少我还有你没有的那些自由
                              一切都为了生存给我的那些感受.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7.5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