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osy (捂着嘴巴吹口哨),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八十载沉冤案要翻--白话文,曾经胜利的失败者(4)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Dec 31 12:32:37 2005) , 站内信件

八十载沉冤案要翻--白话文,曾经胜利的失败者(4)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5 22:15   书屋

  梅光迪对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可谓作到真正的“责善规过”,极尽诤友之义
。可惜胡适昧于一偏,无法逆转。他没有象陈独秀那样不容人提出异议,毕竟是胡适的胜人
处。

  学衡派的又一大将胡光骁有一篇长文《评〈尝试集〉》,有人责他文中只很少一部分提
到《尝试集》似乎离题,实则作者一开始就声明了评《尝试集》必须评其诗论,如新诗之

短长并古今中外之论诗之说等等。实则并未离题。作者把古今中外的诗论摆了出来,目的在
于和《尝试集》及胡适之说作出对比,以证胡适理论实践之荒谬。

  胡先骁说胡适主张的八不主义中如不用陈言套语,不避俗字俗语,不作无病之呻吟,须
言之有物几条,早已是古代诗人之共识,并非胡适之首创,其实中学老师教作文时,也经常
言及。至于不用典、不对仗、不模仿古人“则大可商议”。

  胡先骁具体分析了用典的优劣得失,他反对用僻典和堆砌典故。但胡先骁指出,胡适不
知道外国诗也一样用典,荷马诗中的神话故事,已为文艺复兴以后的诗人用了又用,臻于用
滥。到莎士比亚、弥尔敦的诗作出来,则几乎人人都引用他们诗中的情事。问题是看用的是
否恰到好处,用的好的起到暗喻、含蓄、耐人思索的作用。胡适在后来谈不用典时,谈来谈
去,也是这个意思,但胡适不认错,坚持不改“不用典”的提法。

  声调格律、声韵、音节(或叫音步)严格地区分了诗文,连普通老百姓也懂得押韵,懂
得用符合汉语音节来写唱民歌。鲁迅曾说老百姓羡慕士大夫,士大夫作七言诗,所以他们的
民歌也用七言。这种言论,过去、现在听起来都会令人发笑。

  胡适为提倡白话诗,坚持俗字入诗。其实俗字入诗也不新鲜,历史上很多大诗人都曾如
此。胡先骁说,俗字之能否入诗,必以能入诗者为限;即入诗后能增强诗感诗味,而非什么
俗字俗语都入诗。胡先骁举了很多例证,然后问到“何胡君之白话诗不如郑子尹郑苏庵之白
话诗乎?则由于胡君但能作白话而不能作诗之故。”他说胡适《尝试集》的新诗,仅仅是白
话,而非白话诗。“夫诗之异于文者,文之意义,重在表现(denete)诗之意义,重在含蓄
(counate)与暗示(suggest)。”

  胡适之白话诗,实际是取消诗文差别,以文为诗,以白话本身为诗,诗的特点全部取消
,只保留着从外国诗借来的分行排列。胡适《尝试集》流弊之大,人所共见。把一些散文、
白话分行排列就叫诗,学会分行就叫诗人。作诗容易,猎名容易,作者便多,看起来阵容便
大。

  胡先骁是位大植物学家,哈佛大学博士。他对我国植物学的研究有开创的功勋。我国第
一间庐山植物园即由他一手创办。但他对中外文学之熟悉与研究,足使许多专家逊色。可惜
罪恶的时代给了他一个殉道者的定位,他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死。

  对于诗,他论述很多,本文无法多作引用。而他的诗作是经大师钱钟书订定的。

  下面再看看吴宓的论述。

  吴宓是《学衡》的主编,为刊物的编辑出版,他抛洒了比他人多几倍的心血。他毕业于
哈佛大学,师从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学比较文学,也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开创者,被尊
为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之父。曾先后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又为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
自称有龙虎豹三大弟子,龙为钱钟书,虎为曹禺,豹为李健吾,晚些的弟子有季羡林、周一
良、梁实秋等大家,他与大师陈寅恪有着感人泣下的生死交情。他曾放弃东北大学五千元的
月薪,而自愿到东南大学去领月薪两千元,为的是编《学衡》,《学衡》的发刊宗旨等显系
出自他手。为支撑《学衡》出版,他曾自掏腰包。

  他不但学兼中外,渊博而精深,涉猎了新文化派不曾涉足的领域,同时还是位优秀的诗
人,缪越曾给与高度评价。在诗论中他创“三境”说,自成一系,他爱国、爱民族、反对民
族自卑,洋奴行径。他对胡适倡导而众人跟进的白话自由诗,认为是暗效美国的自由诗(fr
eeverse),我们所熟悉的惠特曼就是其代表。笔者记得郭沫若有诗:

  啊啊,惠特曼呀,

  太平洋似的惠特曼呀,

  啊啊,太平洋呀,

  惠特曼似的太平洋呀。

  一阵空喊,令人想起唐人“六郎似莲花”和“莲花似六郎”的正反比喻。

  惠特曼的自由诗一出,便受到众多诗人和读者的抨击,出版社长期不予出版,但惠特曼
这种不要格律音韵的自由诗在部分青年中却有市场,正如吴宓所说“今日美国虽有作此种新
诗者,然实系少数少年,无名无学,自鸣得意,所有学者通人,故不以次为诗也。”

  白话自由诗脱离了诗的特有形式,丢弃了民族诗歌传统。汉诗格律是汉语特点所形成,
是不以个人的主张意志改变得了的。它的严格的格律既经优秀诗人所创造,又经许多代诗人
创造实践证明,它是最适于汉语诗的创作,最富于音乐性、节奏感。

  当然,某些白话自由诗也可以有些诗味,正如写画也可以写出诗味,但那是画,不是诗
,而白话自由诗,则有白话,有自由,但缺少的是诗的形式,诗的味道。

  吴宓不主张诗走老路,他特别注重内容,他坚持说,改造中国诗的关键是充实其内容,
即诗中应能容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五大洲的山川、风土、过谦、民俗、法政、科学
、理论???名家著述、英雄事业、儿女之艳史幽恨、奇迹异闻、自极大以至极小”等等无不
使之入诗,即他所说的,“熔铸新材料以入旧诗格律”,这就使诗扩大了它的题材,丰富了
它的内容,表现更多事物,这当然会使中国数千年来的格律诗发生历史性的新变,“若无新
变,何以代雄”(《文心雕龙》)“掇莎米之精英,扬李杜之光焰,创为真正的新诗”(莎
指莎士比亚,米指弥尔敦)。吴宓眼中的新诗,就是这样的新诗,而不是非驴非马毫无中国
诗气味的大白话。

  “旧瓶装新酒”这是新文化运动中闹腾了一阵之后,人们为诗歌指出的一条路子,因为
它一不排斥新题材、新内容,二坚持诗歌的民族形式民族格律。但首位提出这一思想的,应
是吴宓。

  吴宓说:“诗者,以切契高妙之笔,具音律之文,表示人生之思想感情者也。”诗能“
振兴民气,导扬其爱国心,培育其进取之精神”,使“民德进而国事兴”、“故善为诗者,
既博学行德,以自成其思想感情之美,更揣摩谙炼,以求得韵律格调之美。”这里提出以内
容美促进和影响形式美,以内容影响民心和国事,他如胡先骁一样,系统地比较了中西格律
、节奏的异同,如希腊拉丁诗、英国诗,从而证明诗与文之有别,无论中外都是一样的,从
而证明诗文一致的不符合文学实际。这种研究无异是学衡派对诗学的贡献,大开了中国人的
眼界,不用说新文化派,八十年来很少有一位诗歌理论家做下这一工作。大多数翻译诗出来
不讲(大概也不懂)外国诗的格律,而把外国格律诗译成中国自由白话诗,让广大诗读者以
为如此这般的洋货,土产也就可以照样炮制。于是“异种也称王”,而土货称臣。直到五十
年代,中国神都还在说“以发展新诗为主”,大讲诗词格律在“束缚思想”。

  在诗文之外

  新文化派否定中国传统是从文学开始的,改良之不足而革命之,革命之不足而连坐及妻
孥、九族。“中国事事不如人”(胡适语),中国应该“全盘西化”,当此口号受到多数国
人责难时,他就改“全盘西化”为“充分世界化”,两者有区别吗?没有。世界,难道中国
之外的世界都是那么发达富有吗?也不,还有很多比中国还愚昧、还落后、贫穷甚至过着原
始人生活的世界,只知道有那么个专门欺负、侵略中国的世界,也正是胡适可指的世界。那
个世界有人憎恨,有人害怕,有人钦羡。既然事事不如人,就要事事皆如人,那就是把自己
化而成“西”。那时形成一股浪潮,否定中国的一切,包括中国人身上、嘴上、手上、脑子
里的一切。



--

http://192.168.125.44/ldy.swf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192.168.125.4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