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iaochf (笑春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Re: 马克思主义的“禅宗化”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6月03日16:37:2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文字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思维的不同。众所周知,印度与欧洲相隔千万里,
但是在语言上,却被合称为印欧语系。在文字上,印度和欧洲都是拼音文字梵文是
拼音文字,虽然梵文字母不是罗马字母,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而汉字则不同,不是
拼音文字,而是从象形文字演化出来的音、形、义互相交融的文字。汉字的长期使
用,是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是互相作用的。拼音文字非常容易产生逻辑思维。如印
度佛教的因明论法与希腊的逻辑推理,其实都是三段论,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而
汉字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却倾向直觉思维、顿悟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得非
常不充分。这样的思维的结果是,中国的科学非常不发达,而技术较发达;文学理
论不发达但文学却非常发达。例如最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其实是
在印度佛教思维的影响的产物。中国传统的文字只能写出诗品、诗话等东西。
虽然汉字文化的逻辑思维不发达,但是辩证思维却非常发达。这点和拼音文字的辩
证思维是相同的。因此中国人很容易吸收佛教的中道思想,其实就是现在说的辩证
思维;也非常容易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辩证思维并非只是一种风格,它可以
是繁富的思辩,也可以是灵犀一点通的启发。印度佛教与黑格尔是前者,而禅宗却
是后者。


看到这一段我又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了。。。
你说中国和印度相比,印度比中国有优势,它既有辨证思维,又有逻辑思维,
而中国只有辨证思维,而缺乏逻辑思维,且二者的辨证思维是相同的,这个辨证思维
有两个面,一个是繁复的思变,一个是灵光一闪的启发这个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它二者出现的几率应该是一样的。印度佛教在辨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双重作用下发展
起来的繁复的思变,在中国单纯的和印度相同的辨证思维的作用下怎么就变成了灵光
一闪的启发了呢?难道是偶然的跳变?
就好比我们书桌上直立着个硬币,我一拍桌子他倒了,在它倾斜的过程中它受一个
重力,他必然是一个面朝上,一个面朝下,哪个面朝上的概率是相同的,它倾倒的过
程中,我不再拍桌子了,在单纯重力的作用下,他必然是依照原来的轨迹倒下的,不
会说倒到一半突然一个跳变,变成了另一面朝上了啊,其实说道底就是个惯性。。
【 在 xiaochf (笑春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印度的思维方式却有所不同,印度佛教的思辩色彩非常
: 浓重,从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从逻辑推理到辩证思维,印度佛教在这样富于构建
: 性的思维上,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佛门体系。仅仅是翻译佛经,中国人就花了几个世
: 纪。从东汉到六朝,翻译络绎不绝,其规模之宏大、态度之严谨,超过了近代西学
: 的传播态势。可以说,印度佛教,是从简到繁的演化过程,而到了中国,便开始了
: 由繁到简的过程。中国的佛教少有系统的论著,主要是祖师语录,这正切合了中国
: 人的思维特点。邓小平的选集也是如此,虽然没有理论体系的构建,但是却能够把
: 握问题的精髓。”
: 这话我也不太认同,印度佛教的思辨色彩非常,这个没错,但是后半句“从小乘佛
: 教到大乘佛教,从逻辑推理到辩证思维,印度佛教在这样富于构建性的思维上,产
: .................(以下省略)

--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总是读书人
   ! ! ! 百无一用是书生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22.248.31.10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