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cu (井蛙), 信区: honglou
标  题: “空空道人”考证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Dec 29 17:31:07 2003), 站内信件

“空空道人”考证 土默热 于 2003-11-17 发表在 学术研究

  《红楼梦》开篇便有一段非常滑稽而且荒唐的描写:有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
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字迹分明,于是同“石兄
”进行了一番关于文学创作理论的对话,最后把石头上刻的故事“从头至尾抄写回
来,问世传奇”。“空空道人”因受石头上的故事感动,“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把自己改名为“情僧”,把传抄的《石头记》也相应改
名为《情僧录》。
  在中国文明史上,释道两教都可谓源远流长,关于两教信徒事迹的记载车载斗
量,但对于《红楼梦》开篇如此荒唐的描写,相信两教的任何大师都要大摇其头的
,文人雅士见此描写,也只会付之一笑,不予深究的。自红学诞生以来,未见哪位
学者专门考证或索隐过“空空道人”的事迹有无真假;过去,笔者也一直以为这么
荒唐无稽的描写,不过是《红楼梦》作者用笔狡狯而已,“石头”、“情僧”和“
空空道人”大概都是作者的假托,那段关于文艺理论的谈话也只是作者文艺思想的
内心对白,所以,对这个居然改名为“情僧”的“空空道人”,并未作认真的考证

  近来,随着对《红楼梦》初创者洪升事迹考证的深入,笔者发现,《红楼梦》
中的这个“空空道人”,并非假托枉拟,而是实有其人。《红楼梦》对“空空道人
”与“石兄”的对话以及“空空道人”把《红楼梦》“抄写回去、问世传奇”的描
写,实实是“追踪蹑迹”的忠实记载,并非凭空杜撰。现将笔者考证的结果汇集如
下,以飨诸位同仁:

一.《红楼梦》中的“青埂峰”,就是京东盘山的“青沟禅院”。
  笔者曾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考证》一文中,论证过“青埂峰”应是北京东
北四十里盘山的“青沟禅院”。据《盘山志》记载,盘山自古便有“盘古”在此开
天辟地的传说;盘山有女娲庙,传说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的所在。盘山
上有个“砂岭”,明代大文学家曹能始游历盘山的游记中记载,“砂岭”悬崖陡峭
,艰险难行。清初盘山上的寺庙渐多,游人不绝,庙众遂把“砂岭”悬崖凿缓,变
成坦途。洪升到盘山“逃禅”时,发现“砂岭”现状与曹能始的记载不符,曾驳斥
曹能始记载的“砂岭”是个荒诞“无稽”的悬崖。因此,断定《红楼梦》中所写的
“大荒山”就是盘山,“无稽崖”就是砂岭,是有充分根据的。
  盘山上有一个“青沟禅院”,应是《红楼梦》中“青埂峰”的谐音出处。“青
沟”、“青埂”谐音应无疑义,但一个寺庙何以又称为“峰”呢?其中大有玄妙!
晚清以降,盘山不太有名了,但在康乾盛世,盘山却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名山之
一,乾隆皇帝便有“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诗句。盘山当时有名,“青沟禅
院”当时更是名动天下!据康熙朝位居刑部尚书的大官僚、大诗人王士祯《居易录
》、《渔洋续集》记载,康熙二十五年,皇帝本人亲自游历盘山,曾在“青沟禅院
”小住,风雅的皇帝玄烨同寺院住持智朴和尚联诗酬唱,心情大为高兴,御书“天
外一峰”四字,赐给“青沟禅院”。从此,文人雅士把“青沟禅院”又称为“青沟
峰”,这就是《红楼梦》中“青埂峰”的真实来历。把寺庙称为“峰”,在中国历
史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红界同仁对此应无疑义吧!

二.《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就是“青埂峰”住持智朴和尚。
  据《盘山志》和王士祯等康熙朝文人的著作记载,智朴和尚号拙庵,俗姓张。
江苏徐州人。十五岁出家。三十五岁至盘山,在青沟“结庐”,是“青沟禅院”的
创建人和寺院住持。这个智朴和尚十分了得,他不仅佛学造诣很深,更是一个文化
功底深厚的“诗僧”,一生吟咏不辍,著述颇丰,可谓性情中人,称“情僧”应是
名至实归。他不仅曾同当朝皇帝吟咏唱和,同京中的众多公卿士大夫,都有几乎不
拘行迹的密切往来,与康熙朝的著名文人如朱彝尊、王士祯、王泽弘、李天馥、洪
升等,往来尤其密切。这在智朴所修的《盘山志》、《盘山志补遗》、《电光录》
以及上述大师的作品集中,都有丰富的记载。
  智朴这个“情僧”,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还确实有“道士”的双重身份,竟
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空空道人”!智朴号拙庵,时人一般都尊称他为“拙上人”、
“拙和尚”、“拙大师”,谁能料到,他居然还有一个别称“拙道人”!康熙朝江
苏巡抚、著名诗人宋荦的《西陂类稿》卷十七就记载有《盘山青沟拙道人远道见访
留住沧浪亭两首》诗,诗后附有智朴《次韵奉酬》诗。既然“奉酬”了,就说明本
人也承认了“拙道人”的称呼。
  其实不仅在称呼上可证明智朴这个“情僧”同时就是“空空道人”,在行为上
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智朴这个人是个对儒释道三教都有浓厚兴趣的智者,他出
诗集,修山志,大量刻印佛经,也曾刻印过道教的最高经典《道德经》!康熙三十
二年,他就曾捎书王士祯,委托他为刻印的《道德经》作“序引”王士祯的《居易
录》对此有明确记载。智朴不仅为同他交往的文人雅士讲经说法,劝他们看透仕途
人生,还经常给他们送去盘山所产的草药“黄精”、“紫芝”等,在王士祯、李天
馥、洪升等人头上出现白发时,他都曾捎去“黄精”,据说可治白发,令这些人深
受感动,在他们的诗集中都有记载。采药治病是“道士”的行为,从这一行为也可
看出智朴身份的释道二重性。

三.“青埂峰”自怨自艾的“石兄”,就是青沟禅院酝酿创作《红楼梦》的洪升。

  关于洪升的身世和生平,笔者在《怀金悼玉诉情种,寂寥伤怀话石头》、《〈
红楼梦〉创作背景分析》等系列考证文章中以作过详尽阐述,读者可自去寻阅,在
此不再重复。这里重点探讨一下洪升同智朴和尚的交往,亦即《红楼梦》中“石兄
”同“空空道人”的对话来源。
  洪升自康熙十年遭逢“天伦之变”的“家难”,逃离了“赫赫百年”正处于“
末日”的家庭,在北京一边做“国子监生”,求取功名;一边卖文为活,为人撰写
“碑文”“祭文”,换几个小钱糊口。《红楼梦》中“悼晴阌”、“祭金钏”,严
肃题材用滑稽文字,祭文之多之滥,总使读者感到奇怪,这实实是洪升真实生活的
曲折反映。除了撰写碑文之外,洪升的重要生活来源就是写传奇剧本,搬演时觅得
几文赏赐。著名传奇《长生殿》,就是在困苦生活中,于康熙二十七年在北京创作
完成的。
  这种困苦的生活,使得从小一直过优裕生活的洪升心境十分烦恼,查洪升诗作
,描写生活困苦的诗文,大概是有史以来所有诗人中最多的。除了生活上的困苦以
外,功名上的不如意,更使得洪升困惑万分。洪升天分甚高,自负也甚高,视拾取
功名如草芥,但却布衣终生,比蒲松龄还要悲惨。康熙十八年,朝廷开“博学鸿词
科”,大量网络汉族文人,凡蒙荐举者几乎都被授予一官半职。这样好的机会,洪
升偏偏“未庸荐举”。什么原因呢?是洪升才学不够、声名不高么?显然不是,唯
一的原因,就是洪升因家庭矛盾,背负着“不肖”的恶名!此时的洪升,产生虚无
主义思想,同世外僧道交往,就势所必然了。
  洪升同智朴和尚的直接交往,有据可查的有两次:一次是康熙二十年春,洪升
陪同工部尚书王泽弘去东陵“送灵”,归途中顺访盘山,专程往青沟寺拜访了智朴
禅师。洪升此次游历有八首记游诗,今存。此时的洪升,正处于未被举荐“博学鸿
词”的忧郁之中,见盘山满山“大石”的胜景,用手指摇动形影相吊的“风动石”
,听智朴讲盘山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正触动满腹心事。这应是他在《红楼梦》中
,慨叹“娲皇”用了三万六千块,“独留一石未用”的心境的真实描绘!
  洪升同智朴的第二次交往,是在康熙二十九年春。上年中秋,洪升因“国丧”
期间“聚演”《长生殿》,被革去了“国子监生”,并受了三个月的牢狱之灾。在
功名彻底无望、哀莫大于心死之际,洪升“牛衣肿目”,骑着一头毛驴来到盘山,
到青沟寺同老友智朴“逃禅”。
  洪升向老友倾诉了自己“愧则有余、悔又无益的大无可奈何”心情,试想,此
时的僧人智朴会如何劝慰洪升呢?只能是《红楼梦》中所说的话:“好就是了,了
就是好,若想好,便须了,若不了,便不好”。智朴唱《好了歌》、洪升答《好了
歌解》,应是此时两位老朋友之间当然的行为,也正是洪升创作《红楼梦》的动机
所在。洪升此次在盘山写了许多思想消极虚无的诗,洪升的诗集中节录收入一部分
,其余都被智朴收入《盘山志》中,读者可自去查阅。

四.“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就是“江南扫塔”的“拙上人”。
  康熙三十年,洪升携家返回故乡杭州,直至康熙四十三年洪升逝世,十三年间
未见同老友智朴直接交往的记录,但二人的共同朋友朱彝尊、宋荦、王士祯、李天
馥、王泽弘等其间多次南来北往,互传一些朋友的信息是完全可能的。
  在此期间,洪升潜心创作《红楼梦》。他筑“稗畦草堂”于孤山,必然熟知冯
小青的故事;他多次游历灵隐寺,必然掌握“三生石”的传闻;他专程去苏州桃花
坞去祭扫唐寅墓,也必然了解唐六如“葬花”的掌故。这些都被洪升自觉不自觉地
写进了《红楼梦》中,倘非杭州籍作家,很难做到这一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四十一年。这年初春,洪升创作的《红楼梦》初稿终于
杀青了。时值朱彝尊来杭,洪升把初稿拿给朱彝尊看,朱彝尊作了《题洪上舍传奇
》诗记叙此事。“洪上舍”者,洪升也;洪上舍所作的传奇,就是洪升以自己“亲
历亲闻”所作的传奇。朱彝尊诗中说,此传奇内容过于悲伤,令人“不忍终读”,
他劝洪升把此书“莫付尊前”,就是别拿到眼前,避免像《长生殿》那样惹祸,最
好是“沉阿翘”,即让你的关于女人的故事最好“藏之深山、投之水火”。此《洪
上舍传奇》应是《红楼梦》的初稿。
  也是这一年,洪升的老友智朴和尚静极思动,长途跋涉三千里,到江南去“扫
塔”,兼看望老朋友。所谓“扫塔”,就是拜谒寺庙,访求高僧大德,探讨宗教哲
理。智朴这次下江南是以什么名义去的呢?居然是以不可思议的“道士”名义去的
,有宋荦诗中“拙道人远道见访”字句为证。“道人”去拜访各个宗教胜地,就绝
不仅仅是“扫塔”而已,而是“访道求仙”。这与《红楼梦》开篇说“有个空空道
人访道求仙”,就完全吻合了。
  “拙道人”智朴和尚在江南期间,曾在苏州的沧浪亭与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相
聚,当时恰巧朱彝尊也正好从杭州赶来苏州,三人在沧浪亭饮酒赋诗,畅叙友谊。
三人的诗后来被智朴和尚编为《沧浪高唱》诗集,求王士祯作序。在王士祯《蚕尾
续稿》中可见对此事的记载。此次相聚,三人是否谈及洪升及其新作品,于史无征
,但洪升同三人都有深厚友情,朱彝尊又是刚同洪升在杭州分手便赶来苏州,三人
曾议论过洪升的新作,就可想而知了。
  “拙道人”智朴此次江南之行,还有可能直接拜访过老友洪升。智朴此行的目
的既然是“扫塔”,而杭州的“六和”、“保淑”诸塔是江南塔中翘楚,焉有不祭
扫之理;智朴到杭州,又焉有不拜访老友洪升之理?智朴在“访道求仙”之余,拜
读了洪升的新作,以他“情僧”的性格,“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就是
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红楼梦》中“石兄”同“空空道人”那一大段关于文学创作
理论的谈话,很可能就是当时二人之间真实谈话的记录;洪升在《长生殿》序言中
,也曾记录了大段同友人探讨文学理论的谈话,可见这种写法是洪升作品“开篇”
的通常写法。

五“吴玉峰”、“东鲁孔梅溪”的题名,就是《红楼梦》两个版本系统的源流。

  《红楼梦》开篇就交代,是“空空道人”把“石兄”所写的《石头记》抄写传
世的。“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里所说的“空”,即佛家的“空幻”教义;“色
”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下界红尘之义;“情”既是佛家的“情”,也应含有《红楼
梦》中表达的尘世爱情、亲情之义。“因空见色”,就是因为和尚“扫塔”这样“
空”事,见到了江南俗世的花花世界;“由色生情”,就是在尘世中又看到了真情
,即看到了洪升的言情作品;“传情入色”,就是把这部言情著作“传抄问世”于
红尘世界中;“自色悟空”,就是这部作品表达的恰恰是“色空”思想,有助于人
们看破红尘。
  智朴和尚“抄录问世”《石头记》,目前尚未发现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是有
的。智朴和尚从江南回到盘山后,接到王士祯的一封书信。信中说他在江南期间,
有个“栖霞楚云禅师”来北京,同王士祯“蔬笋座谈”,“甚以不能上盘山访净金
圣叹为怅怅也”。好一个“净金圣叹”!“净”者,出家人也,“净金圣叹”就是
“出家人”金圣叹。金圣叹是谁,就是鼎鼎大名的因“哭庙案”在清初被杀的大才
子,他以“批阅”《西厢记》、“腰斩”《水浒传》著名。王士祯把智朴禅师比喻
为金圣叹,说明智朴当时正在“批阅”一部著名的书籍;此书是什么?只有一个答
案,就是名为《情僧录》的《红楼梦》!
  《红楼梦》交代,“情僧”把《石头记》抄录问世后,“至吴玉峰题曰《红楼
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个“吴玉峰”和“孔梅溪”是谁?新
旧红学无数大师探讨了几十年,至今不得要领。笔者曾推断是吴仪一和孔尚任,也
感到底气不足。此番考证智朴禅师南行“扫塔”的路线,忽发奇想,这两个名称是
否有可能不是人名,而是地名的代指呢?按此思路考证,还真的发现了端倪:“吴
”乃江苏的古称,“至吴”就是到了江苏;“玉峰”是昆山的代称,徐乾学兄弟出
身昆山,所以名字前往往都冠以“玉峰”字样。“鲁”是山东的简称,“东鲁”是
东行到山东的意思,古汉语中把方位词当动词用,是常见的事;“梅溪”是曲阜的
代称,“衍圣公”孔毓圻就曾自称“梅溪孔某”,《红楼梦》中在“梅溪”前特意
加了一个“孔”字,并非姓氏,而是坐实孔圣人故乡之意。
  那么作者为什么单单点明昆山和曲阜这两个地名呢?须知在明末清初,这两个
地方分别是南方和北方雕版印刷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方。《红楼梦》中交代,空空
道人“从头至尾”把《石头记》“抄录回来”,为的是“问世传奇”;“问世传奇
”的唯一办法就是付梓印刷。智朴和尚在昆山付印的《石头记》,另题名为《红楼
梦》;在曲阜付印的《石头记》,另题名为《风月宝鉴》。昆山乃江南经济繁华文
化发达之地,在此题名《红楼梦》,为警醒富家子弟,有深意存焉;曲阜乃儒家文
化发祥地,孔孟之道的大本营,在此题名《风月宝鉴》,显见说教之意,不为无因
;试想,倘把两地的题名掉过来,江南无人愿看说教,北地无人愿看风情,如何“
问世传奇”?
  这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据周春的《阅〈红楼梦〉
笔记》记载,在程甲本问世前,他曾购买到两个版本的《红楼梦》,一本是一百二
十回本,书名《红楼梦》,一本是八十回本,书名《石头记》。可见南北两个版本
同时都在民间流传。脂批透漏的曹雪芹“旧有”的《风月宝鉴》,应该就是北版《
红楼梦》的孑遗。
  康熙年间“问世传奇”的《红楼梦》,何以在隔了近七十年,直到乾隆末期方
流行起来呢?请大家不要忘了,在雍正乾隆年间发生的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
惨烈的文字狱,特别是乾隆皇帝,借修《四库全书》的名义,几乎把天下的书籍一
网打尽,《红楼梦》这样的书籍,能幸免么?南版《红楼梦》,今天早已湮灭无存
了,我们大概只能看到“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九个字了;北版《风月宝鉴》
幸运一点,曹雪芹家传下了一本。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后,另题名为《金陵十二
钗》,“脂砚斋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就是今天的脂本全部名为《石
头记》的缘由。
  至于程高本何以题名《红楼梦》,已无从考究了,程高本中并无“至吴玉峰题
曰《红楼梦》”九个字,大概是程伟元搜罗后四十回时,所见到的“漫漶不可收拾
”的残稿,是南版的残余,对其进行修补,使之与曹雪芹改写的北版达成一致,保
留了南版的书名,但删去了上述九字。但这些都只能是无根据的推测了,是耶非耶
,读者自去体会吧。
      2003年11月于长春
--



      我梦见了潇湘夜雨!我梦见了满树繁花!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