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abin (弄潮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三)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y 24 12:05:32 2004), 站内信件

——面对日本:中国人应成为智者,而不仅是勇士


一九九六年后第六次保钓运动近日又风起云涌地展开。九六年香港知名人士陈毓祥
为宣誓钓鱼岛主权而舍身跳海,不幸溺忘的悲剧历历尚在眼前,此次保钓人士受伤
而归的消息又接踵传来。许多年过去了,钓鱼岛依然还是那么平静无声,而中日之
间的外交难题则似乎越来越多……

于是,人们在敬仰保钓勇士及其正义事业的同时,不禁要发出一连串疑问:多年的
保钓运动究竟有没有实际成效?除了冒生命风险将国旗插上钓鱼岛之外,有没有其
它办法来解决中日之间的这一领土争端?对目前的中国国家利益而言,钓鱼岛究竟
占据多大的战略地位?另外,中日争执一百多年,各个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遭受日本欺负的本质。今天的保钓勇士令人想起百多年前的
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然而对于中日关系的上述本质态势,中国全民族,其中尤其
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究竟有无作过深刻的文化反思?中国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象十九世
纪的日本那样,来一场“明治维新”式的现代化革命?

上述问题,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如何使保钓运动变得更富有实
际成效,而非仅仅以热情乃至生命重复悲剧的循环;二是政府决策者如何以战略定
位出发,分轻重缓急地解开中日关系中的层层死结;三是中国的知识界乃至全民族
如何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以日本为鉴,真正脱胎换骨地完成民族现代化的进程,
这样中日关系才能找到真正合理的定位,类似保钓这样的爱国之举才能脱离悲情而
走上正常的国家关系之路。

保钓运动,只有置于上面包含三个不同层面的大框架内,才能使人窥见其正义性、
历史意义、战略定位和现有盲点。


保钓,不应仅仅是悲壮


就上述第一个层面来说,一个冷酷但却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多年的保钓运动象征意
义大于实际意义。如果说,民间保钓是政府外交的补充,那么最近三十年中日钓鱼
岛之争并未取得任何具体进展;如果说,奋力将国旗(不管是五星红旗还是青天白
日旗)插上钓鱼岛,是为了宣誓主权,并反击日本右翼青年将钓鱼岛现状国际化和
长期化的企图,那么在每年一度拼死插旗之余,似乎还有许多其它更有成效的办法
可以向国际社会宣誓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保钓运动无疑是一项极其伟大而正义的事业,尤其是两岸三地人士抛弃不同政见而
联手,其民族凝聚力作用不可忽视;但如何使之更有成效,而不仅仅停留在以悲壮
为主基调的象征层面上,我们大家似乎都可以有一些思索……


中国人应该有战略思维


就上述第二个层面,亦即国家利益的战略定位而言,中日关系目前层层死结缠绕,
几乎令人窒息;但从中国本世纪的战略利益出发,改善中日关系,抑或战略性地塑
造中日关系,却又是中国决策者的当务之急之一。因此,以国家战略利益来看,中
日关系的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其排列先后代表着其轻重缓急的解决次序:


第一、影响中国未来地区战略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台湾问题和日美安全同盟问题
。这是中国决策者案头上最为紧迫的问题。

第二、影响中国百姓民权和民生利益的问题,如战争赔偿和齐齐哈尔遗留化学武器
毒气问题。这也是中国决策者需要非常认真对待的问题。

第三、对两国关系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如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和道歉问题。相对
于前两者,这一问题虽然重要,但其急迫性可暂时让位于战略问题和民生问题。
第四、领土争端,如钓鱼岛问题。不可否认,今天的钓鱼岛问题在中日美三方框架
中,已渗入了一定的战略含义,但钓鱼岛就其本质而言,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领土
争端问题;既然暂时无法解决,那么只要不影响中国重大的战略利益,便不妨如当
年邓小平表示的那样,暂时搁置。

当然,在自由多元社会里,民间运动既可反映民间心声,又可以起到政府暂时无法
起到的作用,但面临中日关系的层层死结,尤其是近年中日民间情绪日益严重对立
,而中日关系改善的战略重要性,民间保钓人士如何适当增加国家战略利益意识,
可能也并非一个多余的话题。


需要中中国式的“明治维新”


最后,从文化思维角度说,日本从昔日中国的学生,到成为几度入侵中国的“倭寇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洗却的奇耻大辱。今天,虽然日本军人的刺刀已不会刺
进中国青年的胸膛,但中日关系的根本秩序却并未发生变化,钓鱼岛风波只是其中
一个小小的缩影。

真正解决中日关系的秩序问题,需要中国全民族,其中首先是知识界的革命性反思
。十九世纪短短几十年“明治维新”使日本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全面完成了
精神世界的现代化过程。相比于日本,中国的现代化历经百年而仍步履维艰,主要
体现在国民精神世界未经科学、民主和人道精神的全面洗涤,就连“文化大革命”
结束已近三十年,至今也尚未经历全民族的清理和反思。而一个精神世界不成熟的
民族,即便技术硬件再发达,也难以与其它强国作持久的抗衡。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洋水师的邓世昌虽为民族英雄,但却是一个悲剧人物;同样,
保钓运动若不伴随全民族(至少是知识界)的深刻反思,最后也只会重复历史的悲
壮。

过去百年,因为日本,中国人已流了太多的鲜血。若民族精神深层不发生一场根本
革命,百年后的中国人可能还要流血,一如百年前的邓世昌、七十年前被砍头的南
京市民和今天的保钓勇士。


--
※ 修改:·kabin 於 May 24 12:08:11 修改本文·[FROM: 192.168.36.217]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21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