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东汉朝廷经过长时间的内耗终于爆发了席卷天下的黄巾起义,虽然在各方的扑灭下起义最终失败,但是黄巾起义的影响力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客观上拉开了各地诸侯混战的序幕,最终促成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规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诸侯中虽然不乏出身于黄巾军的将领,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当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黄巾军出身,和赵云是老乡,曾败于吕布之手,最后成功洗白的张燕。
张燕原名褚燕,常山郡真定人,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没错从籍贯来说张燕和赵云是真正的老乡,褚燕号称“飞燕”在黄巾起义期间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实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麾下有一万多人,在这支队伍的带头人张牛角战死后被推为首领,褚燕很有头脑不管是出自于拉拢张牛角旧部还是其他原因,褚燕主动改姓为张从此就以张燕之名扬名江湖。
张燕骁勇善战纵横冀并司隶三州,队伍不断扩大,附近的盗贼和其他义军纷纷归附于他麾下,实力最强盛时部众达到近百万人(兵力肯定没有百万,但是数十万肯定是有的),号称“黑山军”。不过张燕始终有一颗想要洗白自己的心,为此他数次主动要求招安,《资治通鉴》记载:“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
和日后将军遍地走不同,此时的东汉朝廷对军职控制得很严格,比如剿灭黄巾起义的卢植皇莆嵩等人开始也只是个中郎将,所以张燕在此时能被汉灵帝封为中郎将,东汉朝廷算是够意思的了,原因就在于朝廷已经焦头烂额,既然无力剿灭、张燕又有意投诚干脆就大方点。
张燕这一步棋下得很妙,每年可以向朝廷举孝廉和计吏,相当于给了属下同样渴望洗白者很大的希望,从中可以看出张燕实在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造反者。
此后的张燕成为北方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在北方群雄争霸的过程中,张燕选择了和公孙瓒结盟,是袁绍平定河北的劲敌之一,双方互有胜负,但是随着败退长安依附于袁绍的吕布的加盟,在袁绍和骁勇善战的吕布联手打击之下,张燕实力有所萎缩。
《后汉书·吕布传》记载:“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张燕虽然败于吕布之手,但仍然是北方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进军河北,204年在曹操攻打袁氏老巢邺城的时候,张燕再一次做出了正确选择,《三国志》记载:“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四平将军级别高过偏将军和杂号将军,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了,要知道204年曹操还没有平定北方,于禁徐晃张郃等人也才只是个偏将军而已,即便是乐进的游击将军也远不如平北将军,可见曹操对于张燕主动来投的重视。
建安十年(205年)在北方大局基本鼎定的情形下,张燕作出了重大决定率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资治通鉴》记载:“黑山贼帅张燕率其众十馀万降,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这一下张燕彻底洗白了自己成功上岸。
纵观张燕一生,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眼光堪称一流,正是几次关键时刻的选择才使得曾拥兵数十万的张燕成为东汉末年黄巾军唯一功成名就之人,最后得以拜将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