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就要多读书,欧阳修,一个因为才华而为所欲为的丑男人

2020-09-26 17:18:59 作者: 人丑就要多读

欧阳修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文学家,是自认为"醉能同其乐,醒能著以文"的太守,是"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的风流才子。

欧阳修文学造诣极高,诗文用词、意境极美,才华横溢,但他的长相与典雅的作品实在不符。历史人物画像上的欧阳修,面容郎俊。然而实际上,他长相一般,甚至可以用"丑"来形容。他不仅高度近视,还是龅牙,作为一个男人,弱不禁风,全无风流倜傥之相。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亲身证实了一句话:"人丑就要多读书",他丑归丑,挡不住才华横溢。四岁时,父亲病逝,断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生活,孤苦伶仃的母亲带着他投奔叔叔,无奈叔叔家里条件也不好,无法给他提供读书的条件。于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带着他以沙地为纸,用荻草做笔,一笔一划学习写字,完成了欧阳修的启蒙教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荻草学书"。

荻草学书

欧阳修没有辜负母亲的用心付出,宋仁宗天圣七年,他跟着准岳父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四场,得了三个第一,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学而优则仕,他顺理成章地走上了仕途,但由于性格耿直,这一路并不顺利,多遭贬黜。曾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也因范仲淹改革失败被牵连,贬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政治上的失意非但没有使他怨天尤人,反而给人生开启了新的高度。

夷陵风光(今湖北宜昌)

他还开实用文风之先河,确立了应用文的概念,还对公文的贡献很大,有系统的公文理论,其中有不少理论沿用至今。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颇为关注,使一大批当时还并不发光的"金子"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难得的伯乐。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司马光等名臣都是经由他发现并举荐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有6个,除了他,剩下的五人(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全是他的门生。除了政治上的人才,还有其他的张载、程颢、吕大钧等理学大家均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他发现,如果没有这些人,宋朝的理学积淀还会这么深厚吗?这充分显示了欧阳修作为前辈的眼光,以及提携后辈的雅量。

苏轼

他在写给朋友的书信中说道,读苏轼的作品,真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我都不禁大汗淋漓。作为老人,看来我应该让位给年轻人了。他还跟儿子说,你记住我说的这句话,三十年之后,大家就只知道苏轼,不会再有人称颂我的作品了。历史证明了欧阳修的谦虚和为人,他是永垂不朽的,直到现在,人们不仅记得欧阳修,还仍然传颂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以及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欧阳修仅凭一己之力,带动了北宋文学发展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北宋汴梁

除了极高的文学造诣,李白曾经评价孟浩然:风流天下闻。这句话用在欧阳修身上同样贴切。他为人风流倜傥,不拘小节。常常在家中宴饮宾客,便请亲朋。一大批有才华的饱学之士在他的家里高谈阔论,把酒言欢。

文人喝酒,可不像现在的"酒文化"令人作呕,而是极其富有情趣。夏天,他带着歌妓泛舟湖上,饮酒作乐。不是单纯的"牛饮",而是摘一朵荷花,传到谁手里时谁就摘掉一朵花瓣。最后花瓣在谁的手里摘完谁就要用花瓣喝一杯酒。酒香混着荷花的清香,任谁在场,就算不喝酒,也会深深沉醉其中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