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东城区附近,有一座著名的“袁大将军墓”,该墓墓主人正是明代著名将领袁崇焕。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本该是清冷的墓地,却从未断绝过人烟,有一家人整整17代都守在此处,默默地与袁崇焕英灵作伴。然而当第17代守墓人去世后,袁崇焕陵园内的守墓工作是否会从此消失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后金军绕道蒙古,直逼北京城下,企图一举攻下明朝首都入主中原。崇祯皇帝迅速发布诏书,请求驻守在辽东边关的袁崇焕回京救驾,挽救京城被围的颓势。兵部尚书袁崇焕不敢怠慢,接到圣旨后立即驰援京城,并在广渠门将后金军击溃,北京之围被解除。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皇太极反间计的蛊惑下,崇祯皇帝对袁崇焕起了疑心,认为他与敌人相互勾结,准备篡夺自己的皇位。于是,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叛国”的罪名施以极刑,并于同年秋天时处决。自此之后,明王朝的擎天之柱垮塌,历代皇帝在辽东地区苦心经营的防御长城也瞬间崩溃,后金军在当地的势力范围开始越来越大,为明朝后期灭亡埋下了祸根。
据史料记载称,袁崇焕在被处决之后,其本人头颅就被挂在旗杆上示众。可是到了第二天的晚上,袁崇焕头颅便不翼而飞,而偷盗头颅的人,正是袁崇焕手下一位姓佘的义士。佘义士将袁崇焕头颅盗走后,埋在自家院子中拜祭,并守护在此处直到去世。直至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袁崇焕墓葬才初具规模,而到了此时,佘家已经在袁崇焕墓旁守了整整四代。
佘家之所以会如此坚定的守护在袁崇焕墓旁,完全是出自于祖先佘义士临死许下的誓言。佘义士留下三条祖训,一是佘家人永不再回广东故里,而是要守在袁将军的墓旁。二是佘家人世代不许为官。三是佘家后人一定要多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明事理、知古今。到了今天,佘家人也一直恪守祖训,从未忘记半点,而到了佘幼芝这一代,正好是第十七代。
据佘幼芝的女儿回忆说,从她儿时记事起,自己的母亲就与其他同学的母亲不同。别的孩子在学校上学时,他们的妈妈在中午都会送来热腾腾的饭菜,而自己只能啃几个干饼,外加一壶热水。妈妈每天都忙于写材料,一有空闲就要到袁崇焕墓园去,并且每次都去很久很久,仿佛每天都要忙很多事情。直到长大后,她才知道,自己的母亲为袁崇焕墓操碎了心,无论是政府规划陵园土地面积,还是为陵园修缮筹集款项,母亲总是跑前跑后,仅仅是手写的材料,就多达24本。她还记得,母亲佘幼芝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袁崇焕将军守的是忠,佘家先祖守的是义,而我们现在守的则是最后的忠义”。
2020年8月12日下午,袁崇焕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去世,享年81岁。正是这一悲痛消息的传来,也令不少人有了担忧,佘幼芝的去世,是否会对袁崇焕墓葬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有鉴于此,当地相关部门称,袁崇焕墓葬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这一点声明,也许会或多或少地给去世的佘幼芝老人一些安慰。不过话又说回来,佘家十七代都未与袁崇焕墓有所割舍,即使在各个节日时,国家会组织专人进行祭拜,却总能令人感觉有些清冷,少了一丝世代传承的执着。
此时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难道佘幼芝先生没有后人继续为袁崇焕守墓吗?答案有些痛心,她的确有一个心爱的儿子,名叫焦平。可是儿子在从广东来京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因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了。在记者对佘幼芝的拜访中,佘幼芝曾说过,“2002年时,焦平陪佘幼芝夫妇看话剧《袁崇焕之死》,遇到有观众问“佘家人为袁大将军守墓到什么时候”,焦平抢着回答说“永远”。“当时我还觉得他太冒失,没想到如今成了现实。”。佘幼芝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便将儿子的骨灰埋在袁崇焕墓附近,并于墓碑旁树立一座儿子的雕像,甚至还把儿子原来的名字“焦平”改为“佘焦平”,祈愿他能够永远守护在袁大将军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