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抽剑刺秦王,千钧一发之际,大殿内为何没有人出面拦阻?

2020-09-28 09:45:40 作者: 荆轲抽剑刺秦

荆轲刺秦王时大殿内为何无人出手?这个话题很有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每每吟诵起此诗句,脑海中就浮现出荆轲在易水河边告别燕太子丹等人与好友高渐离奔赴秦国的悲壮场面。荆轲为了解除秦国对燕国的威胁,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结果虽以失败告终,但他这样勇敢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却永垂不朽。那你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

易水送别

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但在当时大殿内并没有人出手相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待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地图里藏了一把匕首并在上面淬了毒药,能够见血封喉。他拿着地图让秦王过目,当地图快要完全打开时,锋利的匕首露出了其锋芒。荆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秦王的衣袖,另一只手迅速拔出刺向秦王的心腹。秦王大惊,立刻从宝座上跳下,震惊四座。出于本能反应,秦王想要拔剑,但由于当时情绪失控且剑太长并没有拔出。但此时,大殿内却无人出手相救,为何如此奇怪?下面就来详细分析。

这与秦朝的法律规定密不可分。自商鞅变法之后,秦朝已经确立了一套非常严密的法律体系,这其中就包括了“凡是进入内殿上朝的大臣们,都不能随身佩戴兵器”。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些大臣手中是没有兵器的。但你又会说,那大殿外怎么会没有侍卫呢?那就得说说另一条规定了,那就是“手执兵器的侍卫未得到秦王的指令是不可以随便上殿的”。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没有人会冒着触碰法律的危险去营救秦王的。

而且事发太过突然,大家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那样的突发情况下,秦王一定乱了阵脚,大臣们也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为了躲避刺杀,秦王绕柱而跑。而且面对荆轲手中那把带有毒药的利剑,他们心中难免也会有很大的恐惧。在那种巨大的精神恐惧下,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不过后来有大臣高呼“大王负剑于背!”且当时夏无且用药箱砸倒了荆轲,这才化解了危机,秦王保全了性命。

事后,秦王也并没有因此迁怒于那些大臣,毕竟他们是为了遵守法律。“荆轲刺秦王时大殿内为何无人出手”也正是出于他们对法律威严的尊敬,也正是因此才使得这个有法度的国家完成了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