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景公执政初期,大权全由崔杼和庆封管理,自己只是个傀儡君主而已,不过齐景公可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在借庆封之手铲除了崔杼之后,很快又联合了田无宇、栾施、高强等赶走了庆封,又以田氏的势力来压制栾氏、高氏等齐国宗室,其结果就是田氏的势力逐渐坐大,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
1. 在庆封逃跑后,齐国以三家势力最为强大,分别为士大夫家族的田氏、晏氏和宗室家族的栾氏,而在这三者之中,齐景公最重用的不是田家和栾家,反倒是在平定崔庆之乱中没什么建功的晏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晏家里有个忠心为国的晏婴(也就是教科书里的晏子);
2. 晏婴在崔庆之乱中被赶到了东阿做个小官,齐景公亲政后立刻就召回了晏婴,担任齐国相国,开始实行改革。一方面齐景公派晏子使楚,既拉拢了齐国南方的忧患楚国,又借了楚国的力量来压制晋国,以便让齐国在这夹缝中偷偷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以晏子治国,大力修改管仲时期所留下来的各项制度;
3. 在晏婴的改革,和外部局势较为安稳的情况下,齐国国力迅速发展,到晏婴去世时,齐国已经再次崛起,成为能和晋、楚叫板的强国之一,齐国能在战国中排上七雄之一,其原因就在于齐景公和晏子留下来的家底。齐景公势力最强之时,连执掌晋国大权的六卿都互相争取其支持,可惜齐国支持的是晋国中行氏,等到智氏专政、三家分晋后,齐国反倒和魏赵韩三国没什么交集了。
由于齐桓公的五公子之乱、齐景公的崔庆之乱都是由姜氏宗亲所引起的,所以在齐景公和晏子的改革中,打压得最厉害的就是这批旧有的贵族势力,而受重用的则是士大夫阶层的晏家和田家。在田无宇驱逐了宗亲群的高氏和栾氏的过程中,齐景公给了他极大的支持,虽然晏子极力劝阻齐景公不要过于重用田无宇,可也是石沉大海,没了音讯,到后面齐景公死后,田无宇之子田乞凭着在对晋战事中立下的大功,发动针对高氏和国氏的政变,一跃成为了齐国的相国,大权独揽。
公元前391年田和伐齐后,姜氏齐国正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田氏齐国,但自齐桓公时期就遗留下来的矛盾,同样也由田氏所继承
在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岛并得到周天子的同意,以田氏完全取代姜氏的时候,齐国国力在战国七雄中是排在后几位的,比韩、燕等国好不到哪去,多次在和魏国的战事中失利,把齐景公时期夺取的晋国土地全部归还了不说,还出现了“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的说法。一直到齐威王时代,田氏齐国才又迎来了一次新生。
靠着大臣邹忌、宗室田忌和军事家孙膑的帮助,齐威王时期的齐国才算是有资格称得上战国霸主,孙膑和魏国庞涓所打的那场桂陵之战中,给后世留下了“围魏救赵”等战术和成语,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战是田氏齐国第一次在战场上打败战国早期霸主魏国的一次胜利,之后十几年里,魏国再也没有主动出击过齐国,这给了齐国一个休养生息的绝佳机会。
接下来,到了公元前342年,魏国出兵韩国,齐国应韩国请求再次出兵,以田忌、孙膑为主帅,再次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军主帅庞涓战死,魏国自魏武侯时期所留下来的国力全数被掏空,此后韩国一起,被西面秦国的拿来练手。齐威王时期的齐国,连续打败了秦国、魏国、楚国,使韩国、赵国臣服,成为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可本来最有资格完成统一的齐国,却还是在内乱中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
1. 最先开始的是大臣邹忌和宗室田忌的斗争,齐威王时期,邹忌和田忌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都是齐威王的股肱大臣,可邹忌看不惯田忌立下了太多战功,而自己的改革又不如战场上那样立竿见影,所以邹忌大肆抨击田忌,最后使得田忌逃到楚国、孙膑借口归隐。在马陵之战后,本可以借着势头降服秦国、楚国的齐国,就这样失去了一次机会;
2. 在齐闵王时期,也就是纵横学派开始兴起的时候,这时候天下大势已经逐渐明朗,一是合纵攻击最强的一方,以保持各国并立局势,一是连横,以最强大的一国统一各国,说起来就是继续保持旧有体系和建立新的制度的情况。而在魏国、楚国相继没落,韩国、赵国、燕国又无力扛起大旗的时候,齐国成为了函谷关外的六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