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也促使徽班的各个行当在表演中积累下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因而,徽班演出在表演艺术的层面上技法纯熟、表演精湛,所谓“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徽班的武戏水平也很高超。这些都是徽班得以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北京戏曲舞台上一显身手、自领一军的有力保障,也是京剧最终形成的先决条件。
戏曲行当:戏曲行当是中国戏曲的术语,指戏曲中各演出角色的分类,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行当最初被称为“脚色”,宋杂剧中共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五个行当。到了清代,昆曲又有老生、正生、老外、末、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大面、二面、三面、杂等“江湖十二脚色(行当)”的细致划分。后来出现的京剧则又简化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但这四个行当之下又有细致的分工。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花衫、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净行中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等。丑行里有文丑,武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