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依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迫后周小皇帝禅位,建立了宋朝。
这场兵变的主角是赵匡胤,重要推手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和下属赵普。
围绕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有许多典故,除了陈桥兵变外,还有金匮之盟,斧声烛影。
两人的宿命纠缠,始于陈桥兵变,转折于金匮之盟,结束于斧声烛影。
金匮之盟指的是,两人母亲杜太后临终前,要求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弟赵光义,即兄终弟及。
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古代,兄终弟及其实是不被欢迎的。赵家两兄弟感情再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想必这位大哥也并不是真心实意愿意传位于弟弟。
但最终,弟弟还是即位了。
即位前,是一个诡异的夜晚。
那晚,兄弟两人独自对饮,突然烛光中弟弟到处躲闪,哥哥拿着玉斧挥舞着地,好大声喊着什么。
当夜,这位哥哥,大宋皇帝赵匡胤逝世,旋即弟弟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
没多久,新皇帝还把他的另一个弟弟赵廷美,以及老皇帝的儿子等好几个有继承权的男子杀了。
于是,历史就这么走了个分岔,北宋皇室的血脉,从第二任皇帝起,从太祖赵匡胤一脉稳稳地转到了太宗赵光义一脉。
历史的车轮本应稳稳地前进,但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国灭亡,北宋皇室仅存的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宋高宗,建立了南宋。
赵构是太宗的六世孙,很“争气”地把宋朝的国命延续下来了,却很“不争气”地把太宗一脉的皇帝血脉丢了。
原来,赵构因为战乱受惊,丧失了生育能力,没有子嗣,不得已,选了一个宗室子弟作为继承人,是为宋孝宗。
这个宋孝宗,恰恰不是太宗赵光义的后代,而是他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也就是说,从北宋第二位皇帝开始的太宗一脉,在南宋第二位皇帝开始,又转回到了太祖一脉。神奇的轮回。
而且,宋太宗与之后的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南宋)高宗,共出了9位皇帝。
而宋太祖与宋孝宗及之后的光宗、宁宗、理宗、端宗、度宗、恭宗、怀宗,也正好是9个皇帝。
这一轮回,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