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翻开《论语》你就会清楚

2020-09-29 19:30:44 作者: 为什么称孔子

"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孔子是《论语》 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 颜回的温雅贤良, 子贡的聪颖善辩, 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为重要的是,孔子在《论语》里提出了影响中国文人数千年的君子概念,他提出来的这是一个理想的人格的目标,君子和小人的区別,并不在于其地位,而是从一个人的这个道德、修养和人品。

在孔子之前,君子的本意是对于贵族男子和这个为政者的通称。从文字上就能看出来,上面是一个手拿着个东西,尹,拿的那个东西实际上就是权杖,下面是口,是发号施令,所以君子的本意是对于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直到《论语》的出现,君子才更多的具有了道德上的意义,孔子给它定了很多道德标准,像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等等,不论出身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就是君子。

两千年来,《论语》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管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何变化,那些深刻骨血的仁义礼智信都不会发生改变,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儒道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史记·孔子世家》最后司马迁这样评价孔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他认为,古往今来从君王到贤者,有太多的人在活着的时候声名赫赫,死去后却无人再记得,而孔子身为平民,他的思想却传了几世,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孔子一生潦倒,踯躅九州,无所定处。

他所求所愿不过是实现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他是偏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伟大的实现者。

他并不否定自己对名利的追求,但他若可知晓,圣人之名想来不会在他心中留下位置,这国泰民安的大同世界才会令他展颜。

推荐这本精装的《论语 孟子》的经典著述,也可以找出你手头上有的《论语》慢慢品读一下,让生活慢下来,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