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鸡遇”兴产业“啄”出致富路

2020-09-25 14:28:53 作者: 抓“鸡遇”兴

刘少伟(右)帮助项友建起废品收购站。

“咕咕咕……”走进项友家的小院,帮扶责任人刘少伟俨然变成了一位“养鸡能手”,唤鸡出笼、喂食、捡鸡蛋……他和项友聊着乡村小笨鸡最新的行情,手里的活计一点也不耽误。

项友曾是阿城区亚沟街道全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来,在帮扶责任人刘少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下,项友与病魔抗争,同时激发内生动力,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从“因病致贫”到“因勤致富”,项友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样本。

健康扶贫

绝不让“病根儿”成“穷根儿”

刘少伟仍然记得第一次迈进项友家门的情形:这是一家典型因病致贫户,父母过世多年,妻子离家出走,患有严重肝硬化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项友,独自抚养未成年的儿子。看着瘦弱的项友、大冬天穿着单鞋的孩子,刘少伟差点落泪。

“辛辛苦苦好几年,得了大病全泡汤”,乡村老话儿,道出贫困群众的疾苦。

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占比不小,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必选项。

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绝不让“病根儿”成“穷根儿”!刘少伟下决心,要帮这个家庭摆脱困境、摘帽脱贫。

帮扶期间,项友多次住院,费用成了难题。刘少伟积极协调医院帮助办理手续,借助大病保险再次报销政策,解决了项友医疗费用6000余元。同时,刘少伟积极与阿城区社会扶贫专项资金领导小组申请,核准救助资金1.9万元。

有病安心治、及时治,党和国家的健康扶贫好政策,驱散了项友这样的因病致贫户心头的阴霾。病痛得到治疗同时,也让他们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产业扶贫

“小庭院”做成扶贫“大文章”

内生力,是脱贫攻坚的最大动力!看病不再犯愁了,刘少伟又帮着项友筹划怎么脱贫致富,把日子过富、过好。

选准帮扶项目显得尤为关键。考虑到项友身体患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刘少伟帮助项友在家里建起一个废品收购站。村上出钱,还帮项友买了一台电动三轮车,方便他往返村屯之间收购废品。“收废家电、废报纸、废铜铁……”村里多了熟悉的吆喝声,项友家一年也多了2000多元收入。

2018年,废品收购、土地流转、公益岗位的收入相加,项友家人均收入达到了6325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这只是一个开始,阿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三个一”扶贫工作要求,即帮扶对象拥有一技之长、一业可依、一职可就,实施行业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提高“造血”功能。

庭院养殖成为很多因病致贫户瞄准的产业,在刘少伟的帮助下,项友的家庭养鸡场开了起来,几十只小笨鸡不但给农家院添了生气,也让项友家一年增收三四千元。

“党和政府帮我们的已经很多了,剩下的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把日子过好!”项友说,他要扩大庭院养殖规模,靠自己的双手奔小康。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