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八年(975年)腊月。
纵使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也抵不过此时江南寒风的凛冽。
昔日辉煌的金陵城中,千家万户围在这里看着一场国与国之间的闹剧,看着昨日还黄袍加身的国主,今日却脱下黄袍,在这沾着无数人鲜血的雪地上缓缓走向宋师的囚车。
都说这位君王是懦弱的,因为他才让南唐灭亡。
但我认为在他奉表投降,钻入囚车那一刻,他才是最勇敢的。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他虽然没有保住江山社稷,但他却换来了黎民百姓的和平。
他,便是我最爱的----李煜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年仅42岁的李煜死于北宋京师,留给后人一篇篇千载难逢的佳作。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女士曾这样评价他:
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醒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所以我认为李煜他是无愧他这一生的,虽然他没有尽到一个君王的责任,可他却真实地做着自己,放在哪个年代,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于是有人说了:“他不配做君王。”
可我觉得纵使他一心一意对待朝政,南唐最后还是会灭亡,因为他根本不是当皇上的料。
李煜的这种真实才是让我最敬佩的地方。历史人物千千万,我却只钟情他一人。
李煜原名从嘉,自古立长不立幼,身为南唐中主第六子的从嘉自然不会有继位的机会。
但从嘉从小便“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他貌有奇表,遭到兄长李弘冀的猜忌。
于是从嘉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这才躲过了一劫,同时也造就了后来的诗词之帝。
可命运总喜欢开玩笑,显德六年(959年)太子病逝了。原本打算逍遥快活的从嘉被父亲李璟推到了太子的位置上。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百位朝官含泪送走了南唐中主李璟,迎来了从嘉继位。
估计他找人算了一卦----继位后的从嘉更名为李煜,“煜”这一字在汉语的意思为“照耀”,大概他是希望自己未来可以照耀朝廷,照耀黎民百姓吧。
这性质其实跟现在公司改名差不多,都希望靠改名能有个辉煌的前途,但我只有三个字送给这些人:想太多。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句歌词:“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的声音 ,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情,所以也未觉大洋正中有多么安静。”
李煜就是这样,他一心在创作和享乐,哪里插手过政事?未谙世事的他,对这一切都产生了恐惧,所以他躲了起来,躲在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中,不问朝政,任凭朝政之外的腥风血雨。
试问这样一个害怕了就躲起来,躲在自己小世界里不谙世事的孩子,还创作出了那么多的佳作,谁会忍心责怪他呢?
他出生在南唐深宫,自幼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因而奢侈,好声色。李煜一首《玉楼春》写尽了宫廷的奢华生活,嫔妃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着《霓裳羽衣舞》曲调,宫中脂粉的气息随着风飘散,他有些醉了,兴奋的跟着节奏拍打着栏杆。
看李煜前期的作品,可以说是写尽了繁华,写尽了宫廷生活中的男欢女爱,他用最真实的语言写着自己对帝王享乐生活的沉醉,毫不掩饰。
说哪个历史人物都绕不开他的爱情。
李煜在位期间,虽好声色,后宫妃嫔万千,但他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
那年李煜十八岁,大周后十九岁,在当时那个社会,君臣之间的联姻多半为了政治利益,李煜和大周后的婚姻显然也带着一丝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