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大部分时候通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白银作为货币流通,是在明朝中期大量白银流入以后。而在中国古代,流通的白银是以重量计价,不是由官方发行的,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各家银铺甚至个人都能熔铸银锭使用。
另外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市面上流通的白银有元宝形的,有条形的,还有块状的,样子千奇百怪,成色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考虑银子的真假,在使用时也需要根据其成色进行折算,非常麻烦。
而且白银的价值太高,像《儒林外史》里记载牛玉圃在外面吃饭,一碟腊猪头肉只需要一分银子,而一碟芦蒿炒豆腐干是五厘银子,然后一碗汤加一大碗饭一共是二厘,加起来一共不过花了一分七厘。不过古人的收入也不高,《二刻拍案惊奇》里的郭信,当教书先生每个月收入不过一两银子。
所以在古代如果真的下馆子喝酒以后用银子付账,没几个顾客会直接扔出一锭银子就走,小二也肯定会小心的先查验银子真假和成色,换算好了以后从银锭上切割下所需的重量,然后把剩下的还给顾客。毕竟银子太贵重,谁都不愿意承担出错的损失。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很负责很繁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下馆子吃一顿饭用铜钱就够了,熟悉点的还可以记账,比如我们在书里看到的孔乙己就记过几次帐。而用白银付账只有那些豪门大户去大酒楼吃饭时才有可能使用到,而在这些大酒楼里,收账的一般都有专门的帐房,小二不会管。
不过呢,如果是常来店里的豪客,那么也可能会随手丢下差不多重量的白银,让小二直接送到柜台上。毕竟按照古代人的生活圈子,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大家都熟悉,一般也不会占这点便宜,酒楼也不会拉着人一定要验完银子再走。
#银子#白银#流通收藏
所以在古代如果真的下馆子喝酒以后用银子付账,没几个顾客会直接扔出一锭银子就走,小二也肯定会小心的先查验银子真假和成色,换算好了以后从银锭上切割下所需的重量,然后把剩下的还给顾客。毕竟银子太贵重,谁都不愿意承担出错的损失。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很负责很繁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下馆子吃一顿饭用铜钱就够了,熟悉点的还可以记账,比如我们在书里看到的孔乙己就记过几次帐。而用白银付账只有那些豪门大户去大酒楼吃饭时才有可能使用到,而在这些大酒楼里,收账的一般都有专门的帐房,小二不会管。
不过呢,如果是常来店里的豪客,那么也可能会随手丢下差不多重量的白银,让小二直接送到柜台上。毕竟按照古代人的生活圈子,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大家都熟悉,一般也不会占这点便宜,酒楼也不会拉着人一定要验完银子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