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辽政策的转变中,浅析宋太宗的无奈之举

2020-09-30 22:42:38 作者: 从对辽政策的

《续资治通鉴长篇》史料

二、宋太宗最后的决定

在宋太宗的看法上,其实在史书当中有过记载,他认为如果想要战胜辽国,那么一定要先使得自己变得强大。

《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欲理外,先里内,内既理则外自安。

从中可以看出宋太宗的对辽原则,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要知道,此时的宋太宗不仅面临着北伐的失败,还面临国内的舆论等压力,所以出台的具体对辽方法,一定要有效,虽然效果大小未知,但是宋太宗一定要展现出诚意。

宋太宗做的第一件事召集群臣讨论作战还是主和,这个问题在一部分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之所以不将两个部分放在一起,主要的区分标准是按照朝议和具体措施划分的,第二件事就是向天下人发布罪己诏,内容面向对象是宋国所有人,尤其是出战抗辽的士兵,称自己虽然坐在皇帝位置上,但是却不能明察秋毫,导致作战失败。

第三件事就是让文臣参与军事,在雍熙北伐失败之后,有人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全是武将没有文臣,甚至有人因为这件事而上书宋太宗,既然立了宰相,如果不向宰相询问,那么为何不废除宰相之职呢?这一件事,也就是用文臣担任武职的改变,对宋太宗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是对皇帝用人制度的质疑,而最终宋太宗采纳了文臣作武职的意见;第四件事是画了一幅作战图,这张图的深意不同,是代表着长远谋略的一张图,也就是说宋辽之间还会有战争,但是不是在当下。第五件事是修筑水上长城。

宋代文臣参与军事

总结

宋太宗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关注自己的发展,面对辽国,宋太宗采取了避免主动挑衅、主动求和以及恢复贸易的措施,其实从对辽措施当中就可以看出宋太宗想要谋求外部的和平,那么宋太宗为何这样示弱呢?其实这可以从宋太宗关注的重点看出,他之所以谋求外部和平,原因是想让自己取得机遇期变得强大,由此可见,宋太宗采纳的对辽方法是主和或者先和再战。

宋太宗面对辽国的猛烈进攻,虽然采取了看似软弱的方法,主动向辽国敌兵求和,宋国对辽的关系也从此变成了不平等关系,但是却为宋国赢得了发展时期。由此可见,宋太宗对辽政策是出于无奈,他毕竟是一国之主,野心很强,但是面对辽国的强悍进攻,宋太宗不得不将心中的野心收回,主动跟辽国求好。

宋太宗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否则就不会有一年之中两次大败,也不会为了收取燕云十六州而向辽国进攻,所以从以上的种种因素来看,宋太宗采取对辽示好的态度,主要是迫于无奈,所以我们在评价宋太宗的决策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批评,应该将这份决策放在当时的情景当中。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