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
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中试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为“经魁”。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围猎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所谓“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
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古代指秋天打猎为狝,春天打猎为蒐,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
通过行围活动,不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做到安不忘危、常备不懈。
同时,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兰行围,在那里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这对于北方边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秋后问斩
古代还有一件在秋天做的事情,那就是“秋后问斩”,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
西汉中期儒学大师董仲舒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总结了一套“天人感应”的学说,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和春夏秋冬相照应,天意是:任德不认刑,先德而后刑,所以应当春夏封赏,秋冬行刑。
汉代时期的法律也有规定,所有的刑杀都要在秋冬季节进行,到了春季就立刻停止,西汉时期规定的时间,是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后期死刑的时间修改为十、十一、十二月,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末。
古人对秋分这个节气是非常敬畏的,秋分最神奇的是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但相反的是秋分过后白天越来越短,所以就逐渐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问斩,秋分占候,早起早卧的说法。
春季和夏季是万物生长滋育的季节,人类的一切行为举止要遵从上天的授意,那么秋冬季节是肃杀蛰藏的季节,这是宇宙万物的秩序和法则不能违背,人间的刑赏处罚要顺其天意不能更改。
如果逆天而行必然会引起天怒,来年之后万物皆枯,所以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敢贸然更改死刑犯的处决时间。秋后问斩这一说法,无论是在古书上或是影视剧中都有记载。
落叶之秋,微风徐来,愿所有美好不期而至。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秋天的活动,可在下方留言。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