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朝一样,北宋君臣也不忘龙兴之地宋州(今河南商丘)——开国皇帝赵匡胤当年任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时所领之地(宋州的“宋”还成了新朝代的国号)。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真宗下诏将宋州升级为应天府,并定为南京。一百多年后,面对东京城陷落、城内的北宋皇室全部被金军抓去北方的悲惨局面,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陪都再次发挥了作用。
而另一个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则是托了宋真宗的福,当年他率军抵抗契丹人时在此驻扎,士气大振,作用凸显。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宋真宗的儿子宋仁宗将其升级为北京。
值得指出的是,很多朝代有“府”这个行政单位,理论上与州相同,比县高,但实际上地位比州要高,因为这里不是经济中心、军事要地,就是龙兴之地、某位皇帝驻守过的地方,非一般的州能比,因此特意升级。所以大凡看到某某府时,我们都要留意,此地不一般。
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这便是北宋的四京。“四京”在史书中有明确的官方记载:《宋史·徽宗纪一》写道:“己酉,降德音于四京,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辽、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虽在军事上处处压制宋朝,但在政治制度上是典型的学生,不少制度都是模仿宋朝而建,比如多京制。
辽国的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为四京。大同市的名字就来自于辽国的大同府。
金国的有六京,为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北宋故都开封府成为金国的陪都,确实让人心酸。
元朝只有一个京城大都(今北京),明朝则恢复了两京制,但这个两京制,非常特别。
第一是这两京的名字沿用至今。
朱元璋最初攻下元朝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后,改名应天府,并定都于此。此应天府与北宋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不是一回事。
朱棣篡位后,迁都到北平府(仅北京),改名顺天府,并定为北京,相应的应天府称为南京。有趣的是,北京、南京的称呼沿用至今,已经成为这两座城市的正式名字,而不是称号。
第二是这两京的功能体制几乎一样。与其他朝代的陪都只是地位高、经济强、称号猛,但行政管理机构与其他城市一样不同,明朝的陪都南京,是完完全全按照京城标准来打造的,这里保留了一整套完整的官制,都有六部等中央机构,都有六部尚书、侍郎等各种官员,与真正的首都北京一样,只是这些官员多是贬谪或养老之人。这样的好处是,战争时期,即使北京城被一锅端,大臣全部被消灭,只要皇帝能逃到南京,那里有另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等着他,瞬间可以接管全国。
这种未雨绸缪是杞人忧天吗?不是的,这种预想的情景真的发生过,但结局是个悲剧。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年仅三十四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选择去往南京继续抵抗,而是吊死于煤山上,破灭了明朝最后的希望。试想,如果他顺利赶到南京,振臂一呼,群臣聚集,勤王兵马陆续赶来,天下大势怎么变还未可定。可惜,没有如果。
清朝取代明朝后,南京应天府被改为江宁府(南京简称“宁”,就是取自于江宁府),是管理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上海)、江西省的两江总督的驻地,依然是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但已不再是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