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京、南京、东京,那有西京吗?当然有,还不少

2020-09-11 17:23:58 作者: 有北京、南京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思考过一个问题:世界上有北京、南京和东京,那有西京吗?直觉上告诉我们应该有,可实际上总是找不出来,于是这成了“未解之谜”。

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确实没有西京这座城市,但是在古代,西京可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还有不少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解答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方向+京”这样的名称组合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北京、南京、东京与京城是什么关系?

其实古代大部分时候,北京、南京就是“在北面的京城”“在南面的京城”的意思。这些京城有的是真正的都城,有的则是陪都,两者位置上相呼应、功能上相补充,在战乱年代陪都还可以接替沦陷的都城成为新都城,简单理解就是备胎。

而且,北京并不是这个地方的名字,而是代号,或者专有名词叫“京号”。地方本身是有自己名字的,赐给你北京的京号后,你既可以叫北京,也可以叫真正的名字,这与今天北京就是地方真实名字不一样。

因此,既然设置了北京、南京这“两京”,自然也可以有西京和东京,合称“四京”。而且只要愿意,甚至还会命名一个中京。

同时,在不同朝代,由于都城选址、经济中心、疆域范围不同,这“两京”或“四京”的选择自然也会不同。下面我们就仔细盘点下历朝历代这些特殊的京城。

最早的多京城制可追溯到汉朝时期。西汉建都于长安,王莽篡位结束了西汉统治后,位面之子刘秀起兵反抗,建立了东汉王朝,定都长安东面的洛阳。

对于西汉故都长安,刘秀还是很有感情的,同时为显示自己是正统的汉王朝继承者,他果断地定西面的长安为西京,东面的洛阳为东京。这种“两京”观念深入人心,著名科学家张衡还特地创作过《二京赋》,包括《西京赋》和《东京赋》,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堪称汉赋中的精品。

唐朝时,长安再次成为都城,但洛阳经过多年经营,有不逊于长安的实力,于是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洛阳被定为东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式定名东京,长安则被定为西京。

李唐王室很偏爱洛阳,常常会去洛阳办公,而武则天更加干脆,在废掉唐朝国号、建立武周政权后,直接把都城都迁到了洛阳,可见陪都并不永远只会是陪都,备胎也是可以转正的。

唐朝还对汉朝的“两京制”进行了发展,设置了更多的都城,比如唐朝历史上短暂存在过另一个西京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和南京成都府(蜀郡,今四川成都)。这两地能成为都城是因为在安史之乱中,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均已陷落,而凤翔是唐肃宗领导平叛的驻军之地,成都府是唐玄宗逃到四川后的避难之地,非常特殊,因此唐肃宗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定此二地为临时都城。为作区别,长安由西京改为了中京。但是仅仅3年后的上元元年(760年),长安、洛阳收复,凤翔和成都自然也完成任务,被废除了京号。

有了东京、西京、南京后,少不了北京。唐朝的北京是太原府,原因很简单,这里是龙兴之地。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带着李建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反抗隋炀帝暴政,并于次年五月取得胜利,建立了伟大的唐朝。唐玄宗时期,太原府荣升为北京,得到了它应有的待遇。

西京(中京)长安、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这便是唐朝的五京。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亦有西京、东京存在,但国家太多、更迭太快,此处不再介绍。

乱世之后是统一,历史行进到了宋朝。按惯例,北宋都城开封府自然是一京,洛阳也再次入选,但因为洛阳在开封西面,所以洛阳由唐朝时期的东京变为了西京,开封则相应成为东京。北宋末年,金军大举南下,北宋军民打了几场可歌可泣的东京保卫战,这“东京”便是首都开封(又叫汴梁、汴京)。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