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又一次黑暗阶段,而造成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经济快速下落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导致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无法延续进行。第二,封建统治者不但推行专制集权统治,并且通过一系列剥削政策加紧对广大社会民众的压迫,特别是对中下层民众。第三,也就是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最严重的破坏的,那就是战争。
众所周知,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封建社会实际上就进入了地方军政力量的割据当中,这也是唐朝中后期最显著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表现。河朔藩镇长期与中央政府的分庭抗礼,直接导致了唐朝中央统治者始终无法对全国做出统一的政治要求和标准,这也是造成唐末地方藩镇势力进一步割据,并且使得中央政权的统治不断走向瓦解和崩塌的重要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已经不再是唐朝的统治阶段,但是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表现和发展上,依然与唐朝中后期严重的藩镇割据现象紧密相关。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割据现象以及频繁爆发封建战争,就是唐末以来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和肆意妄为的直接结果。
耕地
如此一来,北方作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五个政权竞相进行争霸战争的核心战场,战争的巨大破坏以及对广大民众心灵和肉体的伤害,可以说是造成当时北方黄河流域地区农业经济不断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封建王朝基本上均是以小农经济作为政权的建设基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农业经济破坏之后,这对中央政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五代十国时期最能够反映出农业经济对于封建政权的重要性,每当发生激烈的封建战争之时,农业生产几乎无法正常进行,与此同时农民又是经常被强制进行封建经济剥削和人身剥削的对象,这就造成了战争时期农业社会将会出现极大的不稳定现象,这种现象随时都可能积小成大,引发严重的农民起义运动。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地区严重的社会战乱,以及封建统治者毫无节制地压迫、剥削,才会造成社会阶级矛盾的不断加重,甚至是激化。而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恰恰就是这个矛盾愈发尖锐的两大个体,所以说农业社会是否井然有序,农业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发展,农民阶级能否拥护封建中央政府,对于整个王朝政权的走势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筒车
当我们仔细阅读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之时,我们会发现在该时期的前段,封建社会经常会出于非常激烈的社会矛盾的相互交织当中,但是随着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封建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了造成社会动乱现象出现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乱中出现有序的因素,当然更具体地来说这就是历史演变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深刻教训。
《宋史》载:"农田之制,当自五代以兵战为紧,条章多阙,世宗始遣使括诸州之民田。太祖即位,又循用其法,建隆以来,命官且分诣诸道均田,苛暴失实者辄谴黜。"
在北方五代政权的最后一个后周,统治者就已经开始非常重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防止这种在战争中已经日益尖锐的矛盾再次被激化。因此实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策,便成为了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北宋王朝建立之后,自然也就延续了这一政策,并且在统一全国之后,将发展农业经济,缓和农民的反抗情绪,作为了巩固封建政权统治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北宋时期的农业社会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那我们就从北宋人民对农业生产的开发分析,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
春耕
政府主持的开荒运动促进了农业耕地的大量增加
五代十国由于战乱频发,导致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经济和生产遭遇到了长期的毁灭性破坏,特别是之前一直作为封建王朝重要农业生产核心基地的黄河流域,所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