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专权,虽然只是在宫内范围内,但她毕竟触动了老臣们的利益,也削弱了刘姓的势力。
吕氏一死,老臣们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刘家的谁为天子。
在经过母强子弱的动乱之后,老臣们最敏感的神经是要确保继任天子能够不再屠戮功臣。
从这一点出发,老臣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是,“视诸王最贤者立之”。
怎么才是“贤”呢?
第一个条件,就是母家不能强势。由此,排除了刘肥的儿子,“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第二个条件是要立成人的刘姓之王。由此,排除了淮南王,“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
于是,刘恒成为老臣们的共同选择:“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刘恒得到即位信息后的反应
刘恒虽然是刘邦之子,但作为边缘人,他始终保持低调。
在得到即位信息后,刘恒也始终保持警惕,举止慎重。
陈平、周勃迎立代王时,刘恒就与手下人研究,这个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应该怎么办?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原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
但是宋昌看得更全面,认为这个信息是真的,应该即位。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硃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彊。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有了宋昌这话,代王仍然犹豫不决。于是占卜,问天。
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
这才最终决定接受老臣们的迎立,准备从代国往长安。始终保持警惕的即位过程
如今的渭桥
虽然有宋昌的话,同时也有占卜来增强信心,但刘恒现在与老臣们还没有建立起信任关系。
代王行至渭桥,陈平和周勃带领满朝文武迎接。
拜见之后,周勃想请代王借一步说话。
周勃在平定诸吕作乱时迅速控制了中央的南军、北军,功劳最大。他大概是要向代王交待一下自己和老臣们的功劳,要代王以后多关照。
但代王的臣子宋昌此时表现出了极强的临机应变能力,对周勃说:“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听到这话,周勃和群臣都不得不俯首帖耳,奉上天子的印玺。
从渭桥又到代国的公馆,大臣们再三劝代王,代王才答应即位。这个再三规劝,与代王再三礼让,也是一个试探的过程。只不过,这不是老臣们试探代王,而是代王在试探老臣到底是不是真心。
代王答应即位后,就入了宫。
一入宫,代王首先做的是更换侍卫和下诏。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於是夜下诏书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更换侍卫是为了保自己的安全。
下诏是要让天下知道,汉朝的新皇帝已经即位了,天下知道,老臣们也没有了反悔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