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髯伯”皇甫端为何最后入伙,他是施耐庵凑数的吗

2020-09-14 23:46:03 作者: “紫髯伯”皇

但是,如果再过细一点,却又发现,皇甫端与段景住之间又大不一样,肩负的“使命”也有很多的区别。为何?

细思皇甫端的长相,不由得我想起一个十分熟悉的人,此人便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孙仲谋。

我曾经讨论过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基本上可以确定这部著作在《水浒传》之前,施耐庵很多人物,乃至场景都有仿写罗贯中的明显痕迹。但是,施耐庵却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引为己用,以三国人物来隐喻文本后的真故事,或者表达《水浒传》的寓意。比如,关羽在《水浒传》中分身为宋江、关胜、朱仝,分别象征梁山的“忠、勇、义”。

所以,说到皇甫端时,我们不妨翻开《三国志通俗演义》,看看此人与孙权是不是有点像。

《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五十八则,写的是“孙权领众据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坐领江东,书中是这样描写孙权长相的:“权生得方头大口,碧眼紫髯”。

施耐庵写皇甫端“碧眼黄须”,却又以“紫髯伯”做他的绰号,明显有故意回避,不愿直接写皇甫端与孙权长相相似。这就讲不通了,以三国人物写水浒人物,碍着谁的事了,犯了什么忌了?

然而,孙权是做了皇帝的人,施耐庵笔下的皇甫端莫非写的是皇帝?即便是以孙权这个皇帝隐写皇甫端,也犯不着如此遮遮掩掩的吧。问题是,施耐庵写皇甫端,隐喻的是孙权吗?

从“幽州”这个地名来看,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与皇甫端有几分相似的人,而且,这个人确实有“貌若番人”之嫌疑。此人:王貌奇伟,美髭髯。这个王又是谁呢?

又以皇甫端“貌若番人番人”这几个字来“考辩”,这个“王”就是燕王,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施耐庵以“幽州”这么明显的隐喻,说的就是燕王的治所。

施耐庵时代,是没有《明史》的,但是,后来的明史却证实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隐写的秘史是非常真实的。想必,施耐庵真的见过燕王朱棣,还真的听说过明成祖“貌若番人”的传闻,这代大明皇帝被疑似有蒙古血统。

而皇甫端出现在东昌府,则是隐喻了明朝皇位更迭中的一场十分重要的战役。

写到这里,便要打住了,再写下去,便会威胁到“施耐庵”了。

总而言之,皇甫端肯定不是施耐庵临时拉来凑数的,在他的身上,隐藏着北宋攻打幽州的历史,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一个重要人物隐喻。同时,又隐写了朱洪武误走妖魔,导致四年靖难之役——这才是《水浒传》深藏的最大“神机”。

有关皇甫端的故事,笔者将在合适的时候,再来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