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被分到这个刁民横行的地方,看他如何治理,证明心学的强大

2020-09-15 17:19:52 作者: 王阳明被分到

王阳明在龙场的三年贬嫡期己到,这时候他在贵州已经声名大噪,朝廷突然间想起还有他这么一号被发配到荒芜之地的人物,于是连忙给他安排了一个活—去江西的庐陵县当县长。无论如何,这个职位可要比龙场的站长好,至少有人可以管!于是王阳明带着留恋之情,告别了龙场的土著,告别了贵阳书院的莘莘学子,背上行囊,重返官场。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到了庐陵县,拿到官印之后,他才听闻这里民风不纯,刁民横行。据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除了种地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官司,鸡毛蒜皮的事都得来找县长说理,县长不管就跟县长打官司。这不,在王阳明来此之前,这里的上任县长许聪,就是被当地老百姓打官司打走的。

王阳明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说竟然会有这种特殊嗜好的老百姓,因为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叫做民不与官斗。这应该是一种生存智慧,奈何这个地方的百姓竟然喜欢找官员的麻烦,实在不正常。王阳明觉得,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开始都是好的,而后来那些变坏的,变得莫名其妙的,大多是被环境逼出来的。这样看来,似乎这个小小的庐陵县隐含着什么冤情。

暗中调查之后,王阳明渐渐发现,庐陵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县,但却是交通枢纽中心,每天人来人往,街市上十分热闹。而人多是非也多,之前的县长对待小是非一直采取不理不管的态度,时间长了,这里难免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民风。而且这似乎形成了恶性循环。你民风不好,上面就大力整治。如何整治呢?无非是罚款,增加苛捐杂税。

只要老百姓每天被逼迫着拼命工作,他们就没有时间来打官司了,当时的官员肯定是这样想的。但他们终究鼠目寸光,看待事情的眼光太过短浅了。因为老百姓就像弹簧,虽然表面上被你一时压迫住了,但弹起来的力最却会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积蓄起足够大的力量,一下把县长赶下台。只不过一任一任的县长都是如此行事,老百姓在这种环境下只好越来越刁。

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

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王阳明一望之下,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因为这群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了培训长期打官司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特点是:嗓门特别大,喊得非常委屈,但表情却异常从容,有几个甚至还一边吃西瓜一边哭喊:队伍组成很有讲究,基本是一个面目可憎的壮汉搭一个嘴巴很大一看就很能打骂战的中年妇女。

王阳明把这些人放进来之后,公堂之上顿时便成了菜市场,吃西瓜的那几位还把西瓜皮丢在了地上,引得踩着瓜皮的人一顿怒骂。王阳明没有管这些人,而是先让衙役把状纸呈上来,结果一看案上堆叠成山的状纸,他就揉了揉额头,敢情这些人把状纸当小说写了。

没有办法,总得看啊。王阳明硬着头皮看了好久,总算明白了,原来这些人告的便是朝廷。因为朝廷要求各城各县进贡葛布,没葛布生产的地方则摊派白银充数。庐陵县不产此物,便要摊派白银充数。并且因为上次他们闹过之后,朝廷不仅没有取消庐陵的摊派,反而又增加了一些杂税来惩治不安分的百姓。王阳明觉得这些百姓告状的样子虽然难看,但却告得有道理,理应受理这个案件,于是他也不含糊,当即答应了百姓的请求。

这时候,在公堂之上闹哄哄的告状人群顿时安静了,因为照他们以往的经验推断,接下来的情景该是县长大喝荒唐,然后他们便趁机起哄闹事才对。如今这新上任的县长居然一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样他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了。最后还是一个人带头假模假样地感谢了县老爷,大家才都跟着照做,然后退了出去。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