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礼制的唐朝男人,为什么相比其他朝代的男性更为时尚?

2020-09-16 19:31:26 作者: 恪守礼制的唐

除此之外,唐朝中期还流行刺青。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当时的男子确实有这种喜好——在皮肤上刺出图案后染上墨色,图案大多还原诗歌里的美景意境,有个叫葛清的荆州人,身上就刺了三十多张图,全是和白居易的诗有关。由此还衍生了一种新型职业: 劄工,专门做刺青师。

唐朝男子的美容更为大胆新颖,这些行为的产生,离不开整个社会思想开放和革新意识强烈的推动,也让他们的时尚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3、唐朝美学文化影响力更大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劝诫弟子到唐朝留学时,唐朝与亚欧各国的交流盛况空前。日本、朝鲜、波斯、印度、阿拉伯等国家都和中国有密切往来,在这个过程里,唐朝吸取了国外的文化精髓,自身先进的文化也影响着周边国家。

在美学方面,唐朝男子的服装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非常大。奈良时代,日本根据我国江浙一带的"吴服"改良形成了和服样式,百姓的穿衣习惯也从左衽变为右衽,日本天皇更是下诏,全国的制衣用冠都必须仿照唐朝风格;朝鲜的服装则吸收了袍的优势,大多为轻盈飘逸的样式。

能从影响其他政权,上升到影响其他国家,唐朝男子的时尚已经不局限于民族性,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三、礼仪之邦和"另类"装扮并不冲突

1、唐朝男子恪守多重礼仪

虽说唐朝男子爱美,对比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看上去有些"特立独行,"可并不妨碍他们对礼制的遵守。

比如,日常社交礼仪中,后辈见到长辈、下属见到上级时需行"叉手礼";相互拜访时会递上提前制作的"名片",在当时叫"名刺";服饰上一般穿袍衫出行;平辈之间见面则"作揖唱诺",拱手问候;称谓上也有"大人""某"等特定称呼。

2、经济繁荣后,文化多元成为必然

《全球通史》是这样评价唐朝的:"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于领先世界的地位。"

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家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大幅提升,文化多元也成了必然。

男性作为当时社会的主导者,不得不说,其审美趣味、思想观念也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领先世界的文化引领着无法超越的流行,所以说他们以时尚著称就更为合理了。

四、与明清相比,唐朝更为开放新潮

1、明清时期,服饰偏向保守

也许只看唐朝男子的穿搭和仪表,还不够直观,我们不妨再看看明清时期的男性服饰,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明朝时期,对穿衣有上百项明文规定,都是朱元璋亲自过问,而男性的服装连袖长、图案、颜色都有各种限制,庶民没办法像贵族和皇族一样穿靴,整体的服饰风格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主,压制潮流美感。

清朝的服饰颜色变得更加深沉和清淡,元青、石青、湖色等蓝黑色调为主,款式替换成了满族样式的袍、褂、衫、袄、裤等,马褂是主流的服装,其中又有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等不同场合穿戴的细致划分,颜色同样使用绀色、石青、黑色等比较素的颜色。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封建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的男子服饰逐渐变得保守,没有了唐代奢华丰富的色调,风格也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服饰更多成为一种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语言。